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 尹艷林
尊敬的王總裁、陳主任、李揚院長、劉教授、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企業家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應邀參加本次會議,今天的主題是科技賦能上市公司,價值回饋耐心資本。我想這個主題非常重要,也很契合當下的中國經濟。那么根據會議安排我就這個主題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想法。
大家知道前不久剛剛結束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應該說是一個在非常關鍵的時候召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那么這個會議的重要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5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個建議非常重要,是指方向定政策的重要綱領性文件,關系到下一個五年。所以說這個建議是一個乘勢而上,中國式現代化又一次總動員,所以我們說必將對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深遠影響。
那么今天跟大家分享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十四五”時期我國上市公司應該說高質量發展還是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那么大家都知道,“十四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五年,是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這五年大家經歷過極不平衡和極不尋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總的來講國家的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上市公司在這五年以來也是同樣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首先是向實向新的特征非常鮮明,這些年來證監會出臺了科技現代化產業體系16條等等一系列措施都是鼓勵上市公司、引導上市公司向實向新,支持科技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所以在規模上市公司的結構也顯著優化。所以從這個上市公司的數量來看,現在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數量是增長了,這個加速占比由前期的42.6%上升到了52.3%,上升了10個百分點,不容易。
那么這個總體來看十四五以來實體經濟的上市公司的利潤占比達到了52%,超過一半,首次超過金融業。那么事實來看,12.7%的電子市值超過銀行的9.9%,我們說綜合金融就是金融大戶,金融在國民經濟很高,在世界上都算高的,那么在上市公司里面也是高的比重,但是現在看電子行業超過了,這個電子行業高居榜首,以電子通訊、電力設備、汽車、醫藥科技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從十三五的40.5%上升到49.5%,也快接近10個百分點,是同期金融行業市值占比下降了,這個是和經濟狀況相適應的,所以這個金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的結構更加均衡,當然我們知道新常態三期疊加,還有結構性矛盾第一個就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平衡,這五年實際上有了明顯的改善。
第二個就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一代的新三樣等等新質生產力,這個是這些年中央所強調的,也是我們上市公司一再重點做的。所以截止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十四五期間的研發投入達到6.5萬億,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比前期增長了189.3%,快翻2倍。所以上市公司日益成為創新要素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上市公司的質量是非常不錯的,所以目前上市公司數量占全數量的1/3,我們是幾十萬家企業上市公司才幾千家,這個比例不一樣的,所以研發投入已占全國的4.6%,為什么我們說我們的資本市場有基礎、有價值從這個來看,有價值、有底氣,我們的上市公司這么多的投入,研發投入在這個當中你看占比比十三五期間翻番了。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是21.1%,這個比例來看好像不那么多,這反映什么情況?因為我們占GDP的比例是2.68%,接近歐盟的平均水平,但我們的資本市場結構還有改進的余地,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還是有很大的潛力。
當然科創板等一大批新三樣龍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快速增長這個大家有目共睹,機器人也發展壯大,相關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增長兩位數以上,所以整個創新能力增強,創新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第三個就是并購重組加快,大家知道在經濟轉型期,我們一直強調存在振動,這個產業機構調整方面這是一個轉型期,這個轉型期最有特征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重組并購,就是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技術的升級和產業協同,這個會越來越強,我們現在正處于這個需要大規模的并購重組這樣一個階段,所以很多企業有很強的需求。
尤其是傳統行業,面臨增長還有市場瓶頸,所以它要轉型,所以中國并購新興產業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這個是提升自身質量的主動選擇,也是我們政策支持和現代資本市場的政策支持的重點。剛才前邊講了服務了這個需求、服務了這個需要。所以十四五以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是1.4萬多例,涉及的交易金額7.6萬億,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這個方向加快推動橫向的縱向的整合,提高了產業的集中度以及供應鏈的短板,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這是非常重要的成效。
第四是中央這么多年重點強調的,2024年4月份強化上市公司的監管,就是要有監管的要求,加大分紅多措并舉,增強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測性,一年多次分紅,就是大家關注的時間點,在政策的持續引導和鼓勵下,上市公司進一步健全了常態化的,這個很重要——常態化,所以分紅機制是這五年來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我們國家2024年實現投資者分紅2.4萬億,截止今年9月底上市公司累計分紅10.4萬億,增長85.7%,所以真正是老股民得到不少收益。
當然這里面還有其他的投資者和機構,但股民和投資者的回報是成倍的這個事實我們要看到。回購增持也成為了上市公司提高信心很重要的政策,據統計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模從十三五期間的2000多億現在增加到了5000多億也是成倍的增長。
第五個是社會責任明顯增強,社會責任我們強調ESG,去年18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相關信息的整體比例也是上升。
第六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好不好,這個很關鍵,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很重要的要求,特別是制度改革,怎么更好的履職,真正獨立,這個很重要,關系到他能不能起到作用。還有像在監管方面因為公司的管理缺位缺陷造成了一些不當的行為,目前這個打擊力度加大了,無論是案件還是處罰還是責任主體的人數。另外就是國際競爭力增強,上市公司業務來自境外的占14%提高了,也是我們上市公司慢慢國際化。昨天在財經論壇上還說正是我們大規模走出去的機會,下一步上市公司的國際化是很重要的方向,這是第一個方面的情況。
第二個我們剛才講到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和十五五規劃建議給我們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首先第一個就是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十五五六條里面有一條專門講高質量發展,要培育新動能要促進產業的結構優化升級。我覺得這個要求是非常明確的。另外強調了下一個五年十五五高質量發展要取得顯著成效,所以這個非常明確的要求,就是要素生產取決于科技進步創新。另外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個是下一個五年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
第二個就是深耕實體經濟,十五五規劃建議的第一項具體的戰略就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穩步壯大實體經濟根基,這個擺在第一項。所以應該是中央這些年一直強調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所以實體經濟應該是我們上市公司需要深耕的,這次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方向——智能化、綠色化和融合化方向。智能化、綠色化大家這些年講了不少,但是融合化是新題,融合化也是全球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特征和趨勢,這些年來世界產業的發展或者是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方向是什么呢?現在融合發展也是發揮了重要的方向,就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制造業和服務業要融合,兩個要深度的融合,這個我在后面也會講,確實是很重要的方向。融合的意義在哪呢?整個拓展了實體經濟增長的邊界,我們實體經濟以前就是一二三,這個實體經濟和金融這個邊界拓寬了,這個理念就要有新的認識,那么這次明確強調了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這個是產業化,現在產業目標,什么意思呢?我理解的就是現在制造業要解決我們現在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只有先進制造業是強大的制造業,在國際上有競爭力,所以現在提升這個目標要求非常高的,不是一般的,非常高。
第三個就是強化科技賦能,中央對科技應該是強調的非常重的,這次明確提出要不斷的提升新質生產力,而且在十五五目標要求里面明確強調我們的科技要大幅度的提升,原來我們講少部分、部分領域領跑,你看這次提出是并跑、領跑領域明顯增多,就是領跑的不僅是并跑,領跑也要增多,這個要求是非常多的。所以在資本市場對科技賦能要求或者力度加大,資本市場將重大力度的支持科技創新。
第四個就是培育更多的體現高質量發展的上市公司。剛才講了我們的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還有很大一部分傳統產業,有優化上市公司的機構,要提升投資價值,所以要持續優化市場化改革,提升再融資的靈活性,上市公司很重要的訴求,那么原來可能管的很嚴,下一個五年的改革方向是靈活和便利,那么所有支持上市公司的轉型升級做強做優,發展新質生產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講到有效市場有為政府,這里面有為政府就是為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創造環境,就像科技、產業、財稅、金融、政策要為這個服務。像財政方面既要加大特殊比例研發投入鼓勵大家增加研發投入,研發比例還有鼓勵自主創新的產品政府采購加大力度。當然非常重要的是強調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個主體地位很重要這些年一直強調,怎么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大家要想想,首先創新的要素要到企業去,資金、項目、人才,能不能協同性?企業能不能承擔科研項目?剛才說牽頭組建,要承擔更多的國家級的科技終端項目,這樣慢慢我們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
第五是更好的統籌投資和融資,就是這個會的主題了,這個要求非常明確了,要提高資本市場包容性,制度的包容性不是一般的政策,資本市場的制度要有包容性,要有適應性,要適應這個企業,適應經濟和產業發展變化的情況,要相應的調整資本市場制度,這個就這兩點很重要,當然原來有吸引力,包容性有了之后后來就有吸引力,有吸引力以后我們資本市場才有競爭性,吸引投資者也要投資優質的上市公司,是這兩個很重要,所以投資和融資要相協調,這兩個功能缺一不可。
怎么平衡怎么協調好,這個對我們是一個考驗和挑戰,所以我們的有關部門證監會提出要協同,要堅持協同觀念,增強工作的系統性、協同性,注意量的平衡,這句話有含義的,大家注意。總量的平衡,就像你投資和融資之間不能太失衡,講到要二級市場協同發展,一二級市場。大家知道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怎么弄?所以整個政策的要求要平衡,政策的思路和要求應該說是非常明確的,剛才講的耐心資本高級投資者要提供很好的產品讓他們有獲得感,平衡好協調好投資和融資之間的功能才能為企業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之間利益能平衡。
第六個就是要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從原則講整個經濟發展需要統籌發展安全,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強調的要有效防范各類風險。前兩天11月12號開了一個會議,證監會的副主席做了一個主題演講,強調證監會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著力提高剛才講的包容性、適應性,強化力量儲備提升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強調要堅決防止市場大起大落、急漲急停,注意防范風險,堅持統籌發展難題,我覺得這個對我們資本市場發展,對我們上市公司這個要求也是非常明確的,這是我給大家報告的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下一步十五五期間我們上市公司要高質量發展到底應該在哪些方面著力?重點關注哪些?重點做哪些工作?3首先有這么幾個方面,整個十五五剛才講的十五五建議對我們整個十五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系統的部署和協同的戰略舉措,我覺得很多都對我們上市公司都有適應性。結合上市公司剛才講到實體經濟,深耕實體經濟,我們傳統產業盡管還要有改造提升的余地,但是我們傳統產業還是基本的,制造業里面占80%,所以怎么搞好傳統產業,怎么優化提升傳統產業,是下一個五年非常重要的方面。
所以中央這次建議明確提出了8個領域的要求,冶金、化工等等8個行業,他們要通過提質升級要在全球產業紛爭中提升地位和競爭,這個也是很高的,這是傳統產業。另外強調打造新型支柱產業,明確提出了4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這幾個新興產業要把提振他們的經濟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替代或者是在填補傳統產業的,支柱產業替代,所以我們支柱產業朝新的方面發展。當然另外還有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提出了6個比較明確的領域,明確的領域要求要行成新的增長點,我們這些年一直強調叫前瞻部署,現在看不是布局的問題,就是讓它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點了,我覺得這個要求很高的,規劃的時候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它把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合在一起,所以這個條件和要求非常高。
另外是服務行業,服務要更好的向怎么來為制造業的升級服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等等,當然在主業方面并購重組這個產業怎么升級優化,并購重組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途徑。那么國資委國有企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要求優化國有資本的布局,要求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個是一個突出問題,這是也非常明確的提出了完善主責主業的管理,就是你這個國有企業不能什么都干了,所以要三個提升,這三個提升非常關鍵,很多企業集中在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方面,這方面發揮強調戰略性專業化重組,所以大家看到國有企業的重組案例越來越多,我覺得這個怎么做好主業非常關鍵,對我們上市公司來講,我們上市公司也不少國有企業。
第二個就是緊跟趨勢,這個趨勢是什么呢?剛才講到了三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現在我覺得再加一個國際化,對于企業來講我覺得這個也很重要。所以智能化這個來看國家要全面實施全方面覆蓋千行百業,人工智能這個趨勢必須趕上,要加上,讓它加上。我覺得這個要求不能掉隊,要緊跟這個趨勢,現在智能化的技術,數據技術改造提升,制造業的數據化轉型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化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趨勢。這是產業來講。綠色更強調新型能源,新能源的問題,怎么推進化石能源的替代,也是安全。替代的前提是安全,但是這個替代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大家注意了,我覺得十五五規劃這個力度很大,首先是什么?我們碳達峰、碳中和這個目標是要求如期實現,這個以碳達峰、碳中和一系列的綠色化轉型,所以在這里能源結構的變化是很大的趨勢,所以發展能源方面,智能電網、微電網等等終端的電機化還有能源消費的,還有能源市場,要市場化的改革使我們的綠能綠電能夠上網,能夠發展,這個是風光行業,這個對我們的電力市場改革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央非常明確提出來要市場化。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融合化,先進行業的融合發展,這里面怎么融合?我講了幾個一個服務+制造,制造業+產品,產品+服務,一個是搞服務的可以加制造,向制造業提升,搞產品的向服務業延伸,所以你現在不僅僅是工廠造產品的,你是綜合服務商,這個現在是不一樣的。鼓勵服務企業品牌授權等方式向制造方向拓展,大家知道服務業干制造了,這是不一樣的,國外去看商場里面就是商戰本身的品牌,哪里生產我們不知道,品牌授權這種方式,所以加快形成服務企業與制造企業嵌入式協同化的融合發展模式,這個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式。
現在還有服務業和現代深度融合還有國際化明確提出雙向拓展的合作空間,促進貿易投資一體化,貿易投資一體化什么意思?你做貿易同樣要搞投資,你做投資的同樣可以做貿易,現在我們制造業30%,自己能消耗的占20%,10%靠市場,所以我們是9922億美元,接近1萬億美元,對我們在國際經貿是非常大的壓力,所以這個思路要轉變了,所以要積極的擴大自主開放,大家看開放里面第一條就是積極擴大自主開放,自主開放什么意思?還有重要方向是走出去,我覺得是下一個方向,所以我強調的這個都是建議里面,促進貿易投資一體化,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這個里面有很多文章,所以我把它作為一個趨勢和一個方向在這里面。
第三個就是狠抓科技,科技要抓,上市公司要抓科技就要增加研發投入了,提出研發的能力了。很多企業在座的國有大企業沒有問題,我們舉國體制科技攻關不少,其中鏈路是全產業的,我們企業也會跟進的,能夠積極的參與上市公司,研發能力、質量會上來,其他的當然也可以提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加大成果的轉化,加強產品的迭代升級,這個成為技術創新的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題,國有企業來講有非常重要的成果,這個成果很高,現在我們國有企業怎么建立一套促進創新的體制、集體,這是一個考慮,要求很明確要加強研究,要提出需求,要組織創新,要應用,現在很多自主通過國有企業應用,擴大應用場景。
第四個強化技能,要創新要高質量發展,要緊跟趨勢,上市公司的轉型升級做強做優,所以要研究機制,企業家精神和完善機制,我們上市公司自己來講也要研究這方面的作用,就是國有企業來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打通這個堵點,那么國有企業是要怎么金融機制更好的市場化,這個要求也是非常明確的。要三項制度改革,三項改革也講了很多年,現在還有其他要求,國有企業改革開始就是上中下高中低能進能出,可見我們國有企業改革的難度可不小,三項改革重要性,現在特別是管理層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另外剛才講的怎么完善國有資產的管理,國有企業到底怎么管,怎么去管把握好這個度,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監管政策,只有執行力更強,包容性更強國有企業才會有它的靈活性和激勵機制,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求。當然很重要的激勵是廣大職工要有積極性,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包括把工資發出來,這是第四個。
第五上市公司的治理非常關鍵,你能不能高質量發展,看治理結構了,有沒有激勵和約束機制,當然我們要建立上市企業制度和企業家精神,建設世界一流的企業,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當然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國有企業講明確提出要優化管理運營,要加快企業組織形態的變革,但是實際行業就是后面的扁平化的改造,我們現在國有企業層次很多,現在要開始減少,不行要收縮了,這個是這幾年一直強調的壓縮管理層級,很重要的是現在數字化了,很多是數控的,智能化。我這里強調一個企業治理很重要的是碳排放的問題提上了日程,這次明確實施碳排放的總量和強度,一直強調能源雙控,現在慢慢轉化為碳雙控了,碳雙控大家知道能源雙控感覺到它的重要性嗎?項目被能源指標上不了了,這個企業直接不行了,想上也不行。下一步不是能源了,而是碳了,你有沒有碳指標了?不管是一個區域,一個公司,它是整個具體的項目,都要有碳指標,所以有的放的碳考核,企業的碳管理,還有碳指標,你下一步很重要的管你的碳有沒有,夠不夠,不夠怎么辦?要不要去碳市場取買?還是經過碳減排之后把碳指標賣了也是創造收益,這個是碳管理,下一步企業治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當然對于上市公司來講。監管部門對于上市公司的管理是非常力度大的,這些年一直管理嚴打各種不當的行為,所以這一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
第六個就是講注重回報了,不管上市公司質量怎么樣,質量好壞,高質量發展的怎么樣,最后落到能夠有回報,要可持續的話也要給投資者回報,這個要求也是現在非常明確的,所以剛才前面也講到了現在這個意識越來越強,但是從我們下一個五年來講這個一點不能放松,還是要關注,要注重有關部門對這方面強烈的要求。而且看到公司常態化趨勢,當然這里也是不是有市值管的問題,好像市值管理沒有要求,原來提過市值管的要求,特別是國有企業。
最后就是我相信在十五五期間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應該是上市公司這個發展環境政策也是非常好,有利于我們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所以我相信下一個五年我們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一定會取得更大成就。
最后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中國上市公司產業升級高峰會組委會主任陳慕鴻:科技賦能、價值回...2025-11-14 10:33
山西證券總裁王怡里:做好資本市場“看門人” 助力實體經濟高質...2025-11-14 09:45
第九屆中國(深圳)公司治理高峰論壇在深圳順利舉辦2025-11-13 19:43
新疆上市公司協會組織轄區上市公司“走進上海”汲取經驗賦能高質...2025-11-12 17:03
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 就“十五五”時期服務業發展...2025-11-11 17:39
| 12:25 | 耐心資本賦能產業升級 第五屆中國... |
| 12:11 | 易思維科創板即將上會 汽車制造領... |
| 12:05 | 行業首創“委屈關懷”機制持續加碼... |
| 12:02 | 寧夏數據要素運營中心正式啟動 |
| 10:53 | 南安農行主辦南安市重點產業鏈“四... |
| 09:26 | 宏輝果蔬擬出售全資子公司100%股權 |
| 09:25 | 馬可波羅披露前三季度利潤分配預案... |
| 23:53 | 聯影醫療進軍超聲賽道 以AI賦能產... |
| 23:53 | 四部門發文推動二手車出口從“量增... |
| 23:53 | “百鏡大戰”白熱化產業鏈上市公司... |
| 23:52 | 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增... |
| 23:52 | 實探2025年6G發展大會:從愿景到實...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