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長靈
當下正值百合收獲的黃金時節。在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的廣袤田野上,千畝百合田里,飽滿的百合鱗莖如同點點金輝,映照出豐收的喜悅,成為村民手中的“金疙瘩”。
這份豐收的背后,是永豐農商銀行以金融之力為特色農業發展保駕護航,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百合大收獲的場景 永豐農商銀行供圖
百合是永豐縣特色農副產品之一,可加工成“百合粉、百合干、百合粉絲、百合涼茶”等系列產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理功效。然而,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資金短缺曾是制約百合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
藤田鎮嶺南村村民王悅軍是眾多懷揣夢想卻又受困于資金短缺的種植戶之一。他深知百合種植的巨大市場潛力,一直夢想擴大種植規模、引進更優質的品種,但資金匱乏讓他望而卻步。
正當王悅軍一籌莫展之際,永豐農商銀行開展“整村授信”工作,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戶,將惠農金融政策送到每位農戶手中,讓他重拾擴大種植規模的想法。在了解到王悅軍的實際情況后,客戶經理迅速行動,攜帶“移動背夾”上門服務,現場為他辦理40萬元貸款,高效解決了他擴大百合種植規模面臨的資金短缺難題。
“有了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我更有底氣擴大規模、投入科學種植管理了。”王悅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下,他的百合種植面積從5畝迅速擴大到20畝,年產百合達3800斤至4000斤,預計純收入可達40萬元。
不僅如此,王悅軍還注冊“嶺南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村內有想法、敢創業的伙伴一起投身百合種植事業,還吸納30余名村民再就業,走上共同致富發展的快車道。
“通過送貸上門,不僅解了農戶們的燃眉之急,更激發了他們擴大生產、提升品質的積極性,推動百合產業從零散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轉型。”永豐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近年來,該行深耕特色農業領域,將“整村授信”作為服務“三農”的重要抓手,通過白名單錄入、批量授信等創新手段,為百合種植戶、加工廠、經銷商等全產業鏈群體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持。截至目前,該行已為全縣50余戶百合種植戶及加工企業累計發放貸款3200萬元。
(通訊員聶偉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孫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