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通訊員 李錦仙
走進廣西蒼梧縣龍圩區大坡鎮陸基養殖示范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工人正拉起網兜,肥碩的魚兒翻騰跳躍,濺起陣陣水花。
“首批1.6萬斤鮮魚已成功上市。”該基地負責人馬先生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離不開蒼梧農商銀行從‘建池’到‘養魚’全鏈條的資金支持。”
蒼梧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回訪陸基養殖示范基地,現場查看首批漁獲情況 蒼梧農商銀行供圖
作為一家專注于新型農業養殖的企業,廣西某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先進的陸基循環水養殖模式,發展前景廣闊。但項目啟動初期,高標準魚池建設、循環水處理設備購置等重資產投入,讓企業面臨巨大資金壓力。蒼梧農商銀行在深入調研后,敏銳捕捉到該項目的創新價值與產業帶動潛力,迅速為其發放300萬元固定資金貸款,為基地的順利建成提供了關鍵的資金保障。
蒼梧農商銀行客戶經理走訪了解陸基養殖示范基地建設規劃和資金需求情況 蒼梧農商銀行供圖
隨著基地建成投產,維持高效運轉的日常運營成本成為關鍵挑戰。魚苗投放后,飼料消耗巨大,人工成本、水電費,尤其是維持高密度養殖所必需的氧氣供應等運營成本持續攀升,企業流動資金迅速吃緊。蒼梧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定期走訪中了解到企業這一“成長的煩惱”和迫切的流動資金需求后,迅速開啟綠色審批通道,再次注入2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這筆資金如同保障生產線的“金融血液”,確保飼料供應充足、人工到位、氧氣供應穩定,有力支撐企業從“建起來”到“活起來”的關鍵躍升。
在蒼梧農商銀行500萬元“全周期”信貸資金的有力托舉下,基地發展勢頭強勁,近日首批成魚成功上市1.6萬斤,預計總產量可達45萬斤。按當前市場價每斤20元計算,總產值有望突破900萬元。該基地實行的“公司+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模式,有效盤活了本地勞動力資源,帶動周邊50多戶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馬先生感慨道:“從一片平地到魚躍滿倉,從圖紙規劃到豐產在望,農商銀行不僅給資金,更是全程陪伴、高效服務,是我們最堅實的金融后盾。”
從項目奠基到首批成魚出塘,蒼梧農商銀行始終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通過固定資產貸款與流動資金貸款的組合支持,構建了全流程的產業扶持體系。下一步,該行將持續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各階段的金融需求,以更精準、更高效的金融服務,為地方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澎湃動能,讓更多“陸基活魚”游出產業振興的廣闊天地。
(編輯 汪世軍 賀俊)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