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人形機器人靈活轉動關節、精準完成護理或家務的場景,正從實驗室走向現實。
當下,國內眾多研發人形機器人的企業使用的機器人“關節”大都來自湖北斯微特傳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微特”)。憑借技術創新,斯微特從一家傳統民營制造企業逐漸蝶變,成長為打破國際技術壟斷的智造企業,這一路的跨越,離不開武漢農商銀行15年如一日的金融護航。
2010年是武漢農商銀行與斯微特緣分的開端。彼時的斯微特還是一家專注傳統減速機生產的民營制造廠,車間里的老舊設備滿負荷運轉,企業創始人余運清卻在盤算著更長遠的事——要把生產線的精度提上去,先解決“吃飽飯”的問題。
得知企業有資金需求,武漢農商銀行黃陂支行客戶經理第一時間主動對接,經過細致調研與快速推進,最終向企業發放了1900萬元貸款,用于設備更新和原材料采購。
正是這筆貸款帶來的生產底氣,讓斯微特有了“往前闖”的資本。2011年,余運清帶領10多位技術人員,正式啟動RV減速機研發項目。接下來的3年內,試驗車間成了“戰場”,上萬件報廢的試驗品堆成小山,裝了滿滿一卡車,余運清和團隊卻從沒動搖。2014年,當企業首臺自主研發的RV減速機拿到湖北省科技廳“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鑒定報告時,余運清感慨道:“那筆1900萬元的貸款就像給企業添了‘燃料’,讓這場后來改寫行業格局的技術攻關,有了最堅實的啟動基礎。”
時間來到2023年,斯微特又站在了新的關口。企業研發的全球最大擺線齒輪減速機即將投產,可老舊產線無法滿足量產需求。該行黃陂支行客戶經理在了解相關情況后,迅速向支行匯報:“企業正處在投產關鍵期,資金必須跟上。”
很快,1000萬元“專精特新貸”發放到位,企業獲得的授信額度也提升至4050萬元。
15年來,武漢農商銀行已累計向斯微特投放貸款2.3億元。如今,這家企業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年生產各類機器人關節減速機10萬余套,不僅銷往全國,還出口至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真正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
支持斯微特的故事并不是個例。近年來,武漢農商銀行黃陂支行將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以耐心守護創新的“慢成長”,用擔當托舉科技的“硬突破”。截至目前,該支行科技金融貸款較年初凈增4.75億元,越來越多像斯微特這樣的科技型企業,在武漢農商銀行的金融支持下攻克技術難關、壯大發展規模。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武漢農商銀行將始終扎根本土,以更精準的服務、更有力的支持,為科技型企業紓困解難、賦能成長,持續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讓金融活水更好地澆灌科技“創新之花”,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通訊員黃琪悅 鐘文暢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