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耿文
7月29日,農業農村部在新聞發布會上釋放出促進農產品消費的積極信號,其中“推動財政金融政策創新,助力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成為重要議題。
在此背景下,金融力量的深度介入,不僅為冷鏈物流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更將成為產業升級的加速器。那么,金融機構該如何精準發力?
在產品創新層面,應針對冷鏈物流的特點,量身打造信貸產品與服務模式,重點支持產地預冷庫、冷藏車、冷庫信息化系統等關鍵環節。貸款期限可適度拉長、利率給予優惠,并探索“以項目未來收益權質押”等靈活擔保方式,降低融資門檻。對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可通過再貸款、貼息政策,進一步壓降融資成本。
同時,金融機構可試點“保險+信貸”組合,開發冷鏈物流責任險、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等新型險種,分散經營風險,提升信貸投放意愿。
此外,可依托區塊鏈技術打造“供應鏈金融”產品,為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破解“融資難”。
在科技賦能方面,金融機構可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手段,實現對倉儲溫度、運輸軌跡、貨物品質等關鍵數據的實時監測與智能分析,構建精準的風控模型,為冷鏈物流企業提供更合理的授信額度和更安全的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還可以主動攜手地方政府、農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構建“財政+金融+產業”的多方協作生態圈,形成合力。
農產品冷鏈物流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金融的持續賦能。隨著財政與金融政策協同發力、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我國冷鏈物流“斷鏈”“高損耗”等難題有望逐步化解,更多優質農產品將安全、高效地抵達消費者餐桌,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支撐。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