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從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到吸納就業的廣闊平臺,從活躍市場的關鍵因素到促進產業升級的積極推動者,民營經濟的身影無處不在,其作用無可替代。
在民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銀行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支持力度和服務質量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著力拓寬融資渠道是銀行服務民營經濟的核心抓手。長久以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制約著民營經濟發展。銀行應積極落實有關政策,創新融資擔保方式,讓民營企業能憑借供應鏈、自身資產資源順利獲得信貸融資。與此同時,銀行要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機制,與相關部門協同維護企業信用信息,及時更新涉訴情況,防止因信息滯后阻礙民營企業融資。
優化金融服務是銀行支持民營經濟的有力舉措。在信貸審批方面,銀行要持續優化繁瑣的流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精準評估民營企業的信用狀況與還款能力,簡化手續,提高審批效率,使民營企業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急需資金。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要精準貼合民營企業的經營特點與資金需求。例如,針對科技型民營企業輕資產、重研發的特點,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專屬產品;針對貿易型民營企業資金周轉快的特點,設計循環貸款等靈活產品。另外,銀行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知識普及力度,通過舉辦培訓、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線上推送金融知識等多種方式,幫助民營企業能夠更好地理解各項支持政策,運用各類金融工具,防范金融風險。
在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銀行還需把握風險管控與信貸投放的動態平衡。銀行在開展業務時,需合理評估民營企業的風險,不能為追求規模而忽視風險,更不能因畏懼風險而對民營企業“惜貸”“拒貸”;應建立科學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全面考量企業經營狀況、市場前景、創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準確識別風險。對于暫時遇到困難但具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銀行要伸出援手,通過展期、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實現銀企共贏。
在支持民營經濟“出海”方面,銀行同樣大有可為。銀行應積極為民營企業提供跨境金融服務,如貿易融資、外匯交易等,助力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順暢結算,降低匯率風險;同時,加強與海外金融機構合作,為民營企業在境外進行投資、并購等活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幫助企業了解當地金融市場與政策法規,解決跨境金融難題。
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支柱,應充分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在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書寫屬于金融領域的精彩篇章,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