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貴州、吉林、廣東等多地村鎮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部分銀行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已跌至1.3%至1.7%區間,甚至低于部分國有大行同期限產品,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過去,村鎮銀行由于品牌認知度較低、網點分布受限等相對劣勢,往往通過更高利率吸引儲戶存款。如今,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此輪村鎮銀行存款利率下調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貨幣政策導向是根本因素。當下,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支撐,而下調銀行利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推動力。村鎮銀行作為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重要金融力量,其利率調整需與宏觀政策導向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這是銀行自身經營壓力加大之下的選擇。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銀行自主定價能力增強,但同時也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壓力。下調存款利率成為村鎮銀行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維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長遠趨勢來看,這有可能對金融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于整個金融體系而言,不同類型銀行之間的利率差異縮小,反映出資金價格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有望提升。
對村鎮銀行自身而言,存款利率下調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降低負債成本不僅有助于改善自身盈利能力,還為貸款利率下行提供空間,間接促進消費和貨幣流通;另一方面,在存款利率下行的情況下,如果存款增長乏力,將直接制約村鎮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進而減弱其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對于儲戶而言,利率下調可能會影響其資產配置策略,轉向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或者將資金分散配置到不同類型金融機構。
也要看到,存款利率下調進一步加劇了銀行業競爭格局的分化態勢。在此背景下,村鎮銀行作為金融體系中的基層參與者,需立足利率市場化的大環境,深度審視并重新校準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定位,以構建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展望未來,存款利率下行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村鎮銀行利率調整可能還會持續。因此需要從多個層面來應對。
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村鎮銀行的差異化監管,在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同時,可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等政策工具,降低村鎮銀行資金成本,引導其合理確定存款利率,確保可持續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村鎮銀行自身應加快轉型發展步伐,不僅要加快數字化轉型,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客戶體驗;還要發揮人緣地緣優勢,提供差異化、特色化金融服務。對廣大儲戶而言,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配置存款、理財、基金等不同類型金融產品,實現資產多元化配置。
多地村鎮銀行利率下調,是我國金融體系深刻變革的一個縮影。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看到利率市場化帶來的積極變化,也要關注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唯有各方協同發力,才能推動金融生態持續優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