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日前,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部科技發展中心在重慶召開全國嚴格品種管理推進會。會議強調,要對標種業振興行動目標要求和業界期待,按照品種全鏈條管理專項行動要求,認識再深化、責任再壓實、力度再加大。
種業振興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而銀行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在其中肩負著不可替代的責任和使命。銀行要跳出傳統信貸框架,以更精準、更創新的金融服務,為種業振興注入持久動能,夯實農業強國建設的根基。
在滿足種業企業多元化資金需求上,銀行需建立“全周期+差異化”的信貸支持體系。針對種業研發企業“高投入、長周期、慢回報”的特點,應突破短期信貸局限,推出中長期專項貸款,并合理設置還款寬限期,匹配種質資源鑒定、新品種選育等科研活動的資金需求節奏,為企業攻克“卡脖子”技術提供穩定資金保障。對于種子生產加工企業,銀行需結合其季節性生產特點,開發靈活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產品,通過動態授信額度調整,保障種子生產、倉儲、加工、銷售全環節的資金周轉。此外,針對種源基地現代化建設,銀行可聯合地方政府推出專項信貸計劃,重點支持基地基礎設施升級、智能化設備引進,推動種源基地向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助力種業企業提升創新能力,銀行需扮演“資源整合者+風險分擔者”的雙重角色。面對當前種業市場存在的品種同質化、原始創新不足等問題,銀行可通過并購貸款、銀團貸款等工具,支持優質種業企業開展跨區域、跨領域兼并重組,推動種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創新效率。同時,應主動對接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種業企業,共同發起設立種業創新發展基金,聚焦生物育種、基因編輯等關鍵技術研發,通過“信貸+基金”的組合模式,降低企業創新風險,激發企業原始創新活力。此外,還可探索“科研成果預授信”模式,對具備產業化潛力的育種成果給予提前授信,加速科研成果向實際生產力轉化。
為了破解種業企業“輕資產、融資難”困境,銀行需深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新。植物新品種權、專利技術是種業企業的核心資產,銀行應建立專業化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聯合行業專家、評估機構,科學測算種業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收益預期,打破傳統抵押物限制。同時,需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通過與政府風險補償基金、保險公司合作,構建“銀行+政府+保險”的風險共擔模式,降低信貸風險,提高銀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積極性。此外,還可推出“知識產權質押+信貸+產業鏈”的綜合服務方案,以知識產權為紐帶,為企業提供全鏈條金融服務,推動企業將創新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種業振興非一日之功,需要金融力量的長期陪伴與深度參與。銀行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需始終堅守服務“三農”初心,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服務模式、提升專業能力,以更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為筑牢農業強國根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金融智慧與力量。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