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旨在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深化產業內生動力,提振產業發展信心,保持電子信息制造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工業經濟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維護國家政治經濟安全的關鍵領域。從5G通信設備的飛速迭代,到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突破,從智能終端產品的不斷上新,到智能制造的廣泛落地,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創新成果正全方位滲透經濟社會各領域。其穩健發展既需技術創新“內核驅動”,也離不開金融服務“外力支撐”。作為金融資源配置的核心樞紐,銀行業需主動適配產業特性,通過靶向發力、優化服務、深化合作,為產業注入持續動能。
銀行助力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首要在于精準對接需求。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類型多樣、所處發展階段不同,資金需求差異顯著:初創期企業手握技術專利卻缺乏固定資產,亟須啟動資金轉化科研成果;成長期企業訂單激增,需大額資金擴產能、升級設備;成熟期企業聚焦并購重組與海外布局,渴求多元綜合金融服務。
對此,銀行需量身定制產品體系。為初創企業推出“科創啟航貸”,以技術創新性、研發團隊實力為核心授信依據,弱化抵押要求;為成長期企業設計“成長助力貸”,提供中長期大額貸款,支持生產線升級與供應鏈優化;為成熟期企業整合“并購+跨境+上市輔導”一攬子服務,在企業海外并購時,同步提供并購貸款、跨境結算與外匯風險管理。
精準匹配需求之外,銀行還需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效率,破解傳統信貸與產業快節奏發展的矛盾。電子信息制造業技術迭代快、市場窗口期短,企業對資金“時效性”要求極高,傳統信貸“資料多、審批慢、周期長”易讓企業錯失機遇。銀行需以金融科技為抓手重構信貸流程。一方面,可以借大數據整合企業經營、納稅、知識產權等數據,搭建智能風險評估模型,通過訂單流水判斷經營穩定性、憑專利轉化數據評估技術實力,讓授信從“人工審核”轉向“數據驅動”;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區塊鏈技術打通供應鏈信息壁壘。在電子元器件供應鏈中,上游企業應收賬款信息上鏈后,銀行可實時核驗交易真實性,實現“秒級審批、快速放款”,解決資金周轉難題。通過流程優化,將貸款審批時間從“月級”壓縮至“周級”甚至“日級”,讓金融服務跟上產業“加速度”。
此外,銀行更要加強產業研究、深化銀企合作,從“資金提供者”轉變為“產業同行者”。電子信息制造業技術壁壘高、行業變化快,若銀行對產業趨勢缺乏認知,不僅難以提供精準服務,還可能因風險誤判導致資源錯配。因此,銀行需組建專業產業研究團隊,涵蓋行業分析師、技術專家與金融顧問,實時跟蹤量子計算、AI等技術演進趨勢,關注政策導向與市場競爭格局,預判產業機遇與風險,為決策提供支撐。同時,銀行要主動走訪企業,通過座談交流了解其生產經營、發展規劃與困難,為布局新興領域的企業提供前瞻性建議;依托自身客戶資源與信息渠道,幫企業對接技術合作方與市場資源,提供“融資+融智”服務,讓銀企關系從“一次性信貸合作”升級為“長期協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與產業競爭力。作為金融服務主力軍,銀行唯有精準對接需求、優化服務效率、深化產業合作,才能讀懂并服務產業,為企業打通資金堵點、破解發展難點。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