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通訊員 陳姝宏
夏日的成都市溫江區,綠意蔥蘢的江安河畔,永寧片區拆遷騰退現場機械轟鳴;五彩斑斕的星河科創公園背后,涌泉片區舊房改造工程初現新貌。在這片沃土上,農發行成都市溫江區支行今年以來累計投放8.5億元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以政策性金融為畫筆,勾勒著城鄉蝶變的壯美畫卷。
空中電線交織成網,自建房屋“握手”“貼面”,高樓大廈中的“洼地”,燈火輝煌中的暗角,曾是溫江典型城中村帶給人的刻板印象。為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農發行溫江區支行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戰略,組建專項服務團隊,深入涌泉、金馬等改造片區調研,精準對接拆遷補償、安置房建設等關鍵環節資金需求。
“沒想到補償款這么快就到賬了,還幫我們解決了醫療、養老保險,這下心里踏實多了!”在溫江區金馬街道友福社區拆遷現場,首批搬遷的村民李大爺感慨道。
目前,該支行投放的政策性資金已惠及4個街道10余個社區,預計將騰挪出產業發展用地1000余畝,為溫江打造智慧醫療產業園、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等重點項目創造廣闊空間。
數棟方正大氣的高層住宅樓,藍灰色玻璃窗與黃褐色外立面相互輝映,層次豐富的綠化景觀與蜿蜒的休閑步道相映成趣,涌泉片區的花土F區新居項目已全面完成。該支行創新“存量安置房購置+增量定制建設”組合模式,既盤活存量房源實現快速安置,又支持新建品質住宅,惠及居民500余戶,將有效改善相關片區房屋破敗、街區蕭條、產業凋敝的現狀,讓“憂居”變“優居”成為現實。
如今,舊城改造的寶貴經驗已在溫江區涌泉、永寧、金馬、萬春等片區全面落地開花,通過“拆舊、建新、保障”三位一體的更新模式徹底解決城中村區域基礎設施老化、消防隱患突出、公共服務缺失等問題,幫助當地農民住上寬敞明亮的新居。同時,舊城改造釋放土地資源活力,構建更具吸引力的區域營商環境,有效帶動拆遷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讓曾經依靠市場批發、糧食種植等為生的農民在城市變遷中“老有所養、居有所安、業有所依”。
下一步,農發行成都市溫江區支行將繼續以服務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為己任,用政策性金融甘霖澆灌城市更新的沃土。在這片見證古蜀文明與現代文明交融的土地上,一幅“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產業興旺、鄰里和睦”的民生畫卷正徐徐展開,書寫著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絢麗篇章。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