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愛靜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農行杭州分行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將《意見》精神融入服務實踐,在增強糧食安全金融保障、深化富民產業金融服務、提升鄉村建設金融服務水平等方面精準發力,以創新舉措和扎實成效助力杭州桐廬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筑牢“耕”基,守護大國糧倉
看著眼前的良田,杭州桐廬縣梅蓉村農戶陳大伯滿是喜悅:“現在的農田畝產能達1200斤!”
“以前這片地啊,東一塊、西一塊,高的高、低的低,牛耕人挑才干得動,一畝地收不了500斤稻子。”陳大伯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道。
原來,早在2021年,桐廬縣啟動“千畝水田、萬畝耕地”墾造工程,讓“巴掌田”變“連片田”、“低產田”成“高產田”。在墾造工程開展之初,面臨土地平整、水利修建、道路鋪設等巨額前期投入的難題,鄉鎮財政壓力巨大。
“當時,我們支行組建了‘土地整治專項服務組’,客戶經理一遍遍跑鄉鎮、走訪農戶,摸清約2910畝整治地塊的實際需求后,創新推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屬金融服務方案。”農行杭州桐廬支行個人金融部經理潘玉環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道。
在農行杭州桐廬支行6億元項目貸款的支持下,土地整治工作按下了“快進鍵”。
產業“強鏈”,激活鄉村動能
土地“煥新”為產業發展騰出空間,金融力量持續注入讓桐廬的鄉村產業從“土里刨食”向“多元發展”跨越。
在富春江鎮的山谷間塔吊林立,這片占地超千畝的土地上,總投資超百億元的裝備制造產業園正在崛起。“這里以前是廢棄田地和荒坡,誰能想到,現在要建成‘智能制造高地’。”富春江鎮附近的村民感慨道。
以生態旅游聞名的富春江鎮亦是桐廬縣的工業強鎮。目前,加強全域低效工業用地整治提升工作成為富春江鎮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提升產業發展質效的“關鍵一棋”。
在產業園從無到有的歷程中,針對產業園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的特點,農行杭州桐廬支行提供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融資服務。
“我們已為項目一、二、三期累計投放貸款5.3億元。這筆資金不只是‘借錢’,更是‘搭橋’。”桐廬支行相關負責人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為了讓資金快速到位,桐廬支行開辟“綠色通道”,高效協同政府部門,大幅縮短貸款審批發放時限。
產業園的崛起不僅優化了當地產業結構,更顯著帶動就業和收入增長,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高薪就業”的愿望。
“現在我們回老家也能拿高薪了。”以前在杭州一家機械廠上班的富春江鎮村民小鄭興奮地表示,“大企業一來,我既能工作,又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
普惠“潤心”,賦能萬家幸福
從連片良田到產業園區,金融的力量既著眼于區域發展的“大圖景”,也浸潤著老百姓的“小日子”。在桐廬縣梅蓉村,老孫的豆腐坊里飄出陣陣豆香,磨漿機嗡嗡作響,墻上的訂單記錄寫得滿滿當當。
“多虧了農行的貸款,不然哪有現在的好生意。”老孫介紹道,之前他想擴大豆腐加工規模,但周轉資金不夠。恰逢桐廬支行在梅蓉村開展“農戶建檔”工作,客戶經理上門了解情況后,給老孫申請了惠農貸款。
“沒有任何抵押,3天就把20萬元貸款打到了卡上。我立馬買了新設備,還跟幾戶村民訂了黃豆。”老孫說道。
在梅蓉村,像老孫這樣受惠于金融支持的農戶還有不少。農行杭州桐廬支行為全村超400戶農戶建立了檔案,截至7月末,該村貸款余額超700萬元。在這些貸款的助力下,有人種起了楊梅,有人開起了農家樂,有人搞起了“稻田咖啡”特色鄉旅……
從沃野良田稻香四溢,到產業園區動能澎湃,再到千家萬戶笑逐顏開,農行杭州分行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產品服務優化、資源精準配置,為描繪新時代“百姓共富、城鄉共美、產業共興”的壯麗畫卷貢獻了堅實的農行力量。
(通訊員徐雨杉、胡杰偉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