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通訊員 孫東豪
宜賓市地處四川盆地南部,整體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宜桑樹生長。該地種桑養蠶的歷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作為全國優質蠶繭生產基地,素有“中國蠶桑之鄉”之稱,其蠶桑產業在清代至民國時期曾依托南絲綢之路實現繁榮發展。
為重振蠶桑產業,“十四五”以來,農發行宜賓市分行累計向轄內珙縣、高縣兩處蠶桑建設基地投入信貸資金3.5億元,通過滿足桑園提質增效、桑蠶育種收購等全產業鏈資金需求,推動桑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宜賓市高縣蠶桑產業提升項目 農發行宜賓市分行供圖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農發行宜賓市分行圍繞當地實際,建設性地提出“政府+銀行+企業+村集體+農戶”合作模式,即在政府和銀行大力支持產業發展的背景下,由企業進行土地整治,提供種苗、生產物資,村集體組織農戶參與生產照料,并由企業組織銷售分紅。該分行通過信貸資金助力建成集約化、標準化養殖車間3座,在提升現代化操作流程的同時,解決了251人就業問題。近年來,蠶繭價格持續走高,已突破68元/公斤。該發展模式實現了農業、農村、農民三方利益融合,找到了服務鄉村振興、助力產業發展的“金鑰匙”。
珙縣、高縣多山地丘陵,是宜賓范圍內極重度石漠化縣,僅珙縣石漠化面積就達6800畝,占縣域總面積3.8%。石漠化土地帶來土壤侵蝕性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地表裸巖增加等問題。當地政府充分利用桑樹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具有防風固土能力等優勢,獲得農發行對“特色”治理模式的大力支持,通過4萬畝桑園新建與提質增效,將石漠化土地治理與鄉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機結合,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產業發展相統一。
支持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與地方品牌建設,是農發行宜賓市分行扎根基層、精準服務實體、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
未來,該分行將持續圍繞宜賓市“5+2”特色產業發展戰略深作文章,通過“四大板塊”“五篇大文章”建設加強助農力度,以更強的責任擔當與履職能力為“長江首城”織就更美、更富、更興旺的致富新“絲”路。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