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長靈
清晨,薄霧輕柔地籠罩著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池江鎮團結村的田埂。當地漁錦記生態養殖基地內,劉家棟正俯身于溫控設備旁,目光專注地監測著鱷魚的生長情況。他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感慨道:“要不是郵儲銀行推我一把,我哪能把鱷魚養成鄉親們的‘致富密碼’。”
2019年,在廣東幫人養鱷魚的劉家棟,始終惦念著家鄉清澈的水系與閑置的田地,最終下定決心返鄉創業。“養鱷魚既能盤活家鄉資源,還能帶著鄉親們一起闖。”他說干就干,迅速辦齊各項手續,引進44條暹羅鱷幼苗,在村里建起了首個鱷魚養殖場。租地、建池、購買飼料,一番忙活下來,他的積蓄很快便所剩無幾。
轉眼到了2023年,鱷魚肉市場日漸走俏,劉家棟滿心歡喜地盤算著擴大養殖規模,但資金短缺成了“攔路虎”。恰在此時,郵儲銀行贛州市分行以農村市場網格化運營體系建設為抓手,創新推出“網格管理、包產到戶、責任到人”的鄉村振興服務模式。客戶經理駐鎮包村開展“掃村行動”來到養殖基地,在池埂邊聽完劉家棟的“仿野生+科學飼喂”發展計劃后,50萬元“產業貸”迅速落地。有了貸款資金的支撐,擴池、添苗、招工一氣呵成,劉井福等十多位村民也借此告別外出打工的日子,在家門口端起了“技術碗”、吃上了“產業飯”。
今年,借著產業發展的東風,劉家棟又有了新目標:推動養殖場從“單一養殖”升級為“育肥+繁育”全鏈條發展模式。然而,擴建標準養殖池、升級防疫設施讓他再次面臨資金缺口。當時,郵儲銀行贛州市分行將“強鎮富村”活動直接搬進了村里,通過聯動政府、行業協會與村“兩委”,以特色產業為軸、行政村為格,為經營主體精準畫像、批量授信。了解到劉家棟的困境后,該分行客戶經理攜帶移動展業設備上門服務,僅用十分鐘就完成了人臉識別、大數據授信等流程,50萬元線上貸款“嘀”的一聲到賬了。
如今,劉家棟的養殖基地占地60畝、承包田地超100畝,共養殖商品鱷魚1700余條、種鱷魚200余條,不僅滿足自繁自育,還輻射幫扶到周邊的養殖戶。在村企聯農帶農機制深化下,50余名村民陸續投身鱷魚養殖行業,一條“致富鏈”在團結村悄然延伸。
“去年銷售額超300萬元,今年加上苗種銷售和深加工,產值肯定會再攀新高。”獲評“致富帶頭人”的劉家棟,話語間充滿底氣。
從助力劉家棟破解資金困局,到全方位賦能鄉村產業升級,是郵儲銀行贛州市分行深耕鄉村振興的一次次生動實踐。
“聚焦糧食、蔬果、水產等特色行業,我行精準對接‘村社戶企店’各類經營主體,依托強鎮富村等活動構建‘三級聯動+郵銀協同’服務模式。”郵儲銀行贛州市分行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更好地支持這些鄉村產業,該分行積極推廣“農牧貸”“極速貸”等適配產品,通過“云對接”“集中受理”“掃村行動”等方式,將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同時,還提供反詐宣傳、理財咨詢等綜合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截至2025年8月末,該分行已發放小額貸款超1000億元,惠及客戶超53.2萬人次。今年以來,該分行小額線上貸款發放超50億元,占比達90%,惠及超2.5萬人次。
金融活水激活鄉村振興動能,團結村的發展藍圖愈發清晰。如今,村里正規劃讓觀光棧道穿林入水,將鱷魚主題餐廳與紅色資源串聯成線,打造“產業+文旅”融合發展新場景。劉家棟表示:“以后,等游客來了,大家就能掙工資、分紅利了,日子一定能越來越好。”
(通訊員楊蘭、翁誠嘉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