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網-內蒙古訊(記者 田耿文 通訊員 陳超群 塔娜)當下正是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的牛羊收購季節。在錫林浩特市誠昭牛市的交易區,牛叫聲與經紀人的議價聲交織成熱鬧景象,操著各地口音的牛經紀人快速記錄著交易信息,電子屏上交易數據實時跳動,銀行結算提示音不斷響起。
這背后,一場由農行錫林郭勒分行推動的“智慧+”變革,正悄然重塑著傳統肉牛交易的生態。
從“提袋現金”到“指尖交易”
“以前收牛兜里得揣現金,交易全憑口說手寫,錢貨兩清全靠信任。趕上旺季,一天經手幾十頭牛,數錢數得手酸,還怕收到假幣。”在誠昭牛市的電子交易屏前,從業十多年的牛經紀人老李感慨地說。作為誠昭牛市的“老把式”,他見證了草原肉牛交易的變化。
牛經紀人是草原肉牛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是連接牧民與終端市場的關鍵紐帶。他們走村串戶收牛、對接外地采購商、協調運輸與檢疫,既要懂牛的品種、品相、行情,更要靠信譽積累客源。長期以來,傳統交易模式因現金結算風險高、交易記錄難留存、跨區域資金流轉慢,始終制約著行業發展,甚至因信息不對稱導致壓價、賴賬糾紛時有發生。
2023年初,農行錫林郭勒分行瞄準肉牛產業“流通難、結算難、融資難”堵點,聯合誠昭牛市打造“智慧牛市場景”,通過“智慧+”平臺將交易、結算、數據管理全流程線上化。牧民和經紀人只需在平臺注冊,即可實現“線上掛單—現場驗牛—電子簽約—快捷支付”的閉環操作。
“現在交易時,用手機掃碼付款,錢實時到牧民賬上,交易記錄永久保存,糾紛少了,效率高了。”老李一邊說,一邊展示手機里的交易記錄:最近一周,他已通過“智慧+”平臺完成300多頭肉牛交易,涉及金額400余萬元。
截至8月末,誠昭牛市這個錫林浩特市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場已通過“智慧+”平臺累計完成交易2.7萬筆,金額達7.7億元。
從“流動收牛”到“常駐經營”
在誠昭牛市的宿舍區,來自河北承德的老薛正蹲在牛圈旁核對剛成交的12頭肉牛信息。“以前收牛得兩頭跑,這邊談好牛,那邊聯系買家,中間資金周轉慢,有時候還會錯過行情。現在有了農行‘智慧+’平臺,交易信息透明、結算快。現在我直接在牛市住下來,從牧民手里收牛再拉回承德圍場賣給養殖戶,省心多了。”他說。
老薛的“扎根”,是農行“智慧+”平臺帶動經紀人群體轉型的縮影。如今,像他這樣長期駐場的經紀人在誠昭牛市已有50多位。市場不僅為他們提供免費食宿,還依托平臺數據為其精準匹配供需:牧民通過平臺發布賣牛信息,經紀人根據品種、重量、價格篩選目標;外地采購商則通過平臺查看實時交易數據,鎖定優質貨源。“今年牛價較去年同期漲了30%左右,農民買牛積極性高,我一個月能賣200多頭,比去年多了一倍。”老薛笑著說。
“智慧+”平臺不僅解決了結算問題,更構建了信用體系。通過平臺自動記錄每筆交易的牛只信息、價格、雙方信譽等數據形成“數字資產”。農行錫林郭勒分行以此為基礎,為信用良好的經紀人提供“活畜流通e貸”等信貸產品。老薛今年就憑借平臺積累的交易流水,獲得了50萬元信用貸款。截至8月31日,該分行已為380余戶牛經紀人投放貸款6800余萬元。
從“單點突破”到“全鏈升級”
農行錫林郭勒分行的“智慧+”平臺,通過將交易場景數字化,不僅打通了“牧民—經紀人—采購商”的流通鏈路,更延伸出數據增值服務:為牧民提供實時行情參考,避免“賤賣”;為采購商提供牛只檢疫、運輸等全流程信息,實現“源頭可溯”;為政府部門提供產業大數據,助力政策精準扶持。
“以前賣牛得跟著經紀人跑市場,價格全憑對方一句話。現在我在平臺上掛單,十里八鄉的經紀人都能看到,上個月賣了10頭牛,每頭比去年多賣2000元。”錫林浩特市巴彥寶拉格蘇木牧民朝魯門說,他的手機里存著平臺推送的近期肉牛價格走勢。
依托平臺交易數據,還帶來了產業鏈的協同升級。除“活畜流通e貸”外,農行錫林郭勒分行還聯合屠宰加工企業運用“助保貸”“冷凍肉抵押”等產品,讓企業提前鎖定優質牛源,牧民獲得穩定收入。此外,該分行還推動“智慧牛市場景”向周邊旗縣延伸,帶動多倫縣、藍旗等牧區的活畜交易市場接入平臺,形成“以點帶面”的產業輻射效應。
(編輯 郝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