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衍水
素有“南方林海”之稱的福建省南平市,生態環境是其最大的優勢和最響的品牌,綠色是南平市最鮮明的底色。堅持綠色發展已然成為南平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
近年來,農行福建南平分行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戰略,聚焦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綠色旅游等重點領域,通過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加大綠色金融供給,以實際行動為南平市創建省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增添金融動力。截至7月末,該分行各項貸款余額405億元,比年初增加18億元。其中,綠色信貸余額40.95億元,比年初增加7.19億元。
“葡”寫致富新篇章
盛夏,南平市松溪縣南波灣生態葡萄種植園綠意盎然,藤架上掛滿果袋。種植戶黃詩旺一邊查看果品成熟度,一邊指揮工人采摘裝箱,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全程綠色種植,控產提質,價格比普通葡萄高不少,客戶都搶著要。”
此前,黃詩旺一直想轉型綠色種植、擴大生態果園,卻受困于前期投入大、資金回籠慢等原因,改造一直無法推進。“搭建防蟲網、引進水肥一體化滴灌、買有機肥,哪一樣不需要錢?”他回憶道。
了解到他的情況后,農行南平松溪支行客戶經理主動走進葡萄園,經過實地考察后,第一時間為其匹配30萬元“惠農貸”,支持其開展標準化、生態化改造。
拿到貸款后,黃詩旺很快完成園區升級:新建高標準大棚,全面推行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節水灌溉,并引進陽光玫瑰、浪漫紅顏等高端品種,開展精細化、標準化管理。
如今,他的葡萄不僅外觀整齊、甜度高,更以綠色、安全獲得市場認可。今年果園面積擴至原來的近兩倍,預計銷售收入可實現翻番。
黃詩旺的轉型之路,是農行南平分行支持綠色富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分行緊扣縣域農業資源稟賦,將“綠色金融”理念融入服務主線,全力支持林竹、水果、花卉苗木、畜禽、蔬菜、食用菌等鄉村特色產業。截至7月末,該分行涉農貸款余額155.57億元,比年初增加12.93億元,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打造生態旅游新典范
武夷山憑借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成為福建璀璨的名片之一。武夷山主景區的運營主體福建武夷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管理提升、資源整合、改革創新,憑借景區的強大客流實力,有效拉動了周邊的餐飲、住宿、文化娛樂、茶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了良好的文旅產業生態。
農行南平分行與福建武夷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自1999年起就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26年來,該分行累計為其提供資金40余億元,深度參與九曲溪生態修復保護、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保護、河道清理等多項環境保護治理項目。
為助推武夷山實現從“景點旅游”向“景區度假”再到“全域旅游”的華麗轉變,農行南平分行為景區量身打造一體化場景服務——“智慧景區”,方便游客便捷購票、智能停車、景區支付等,極大地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據悉,“智慧景區”上線后,已服務客戶115萬人次,累計銷售金額達15億元,成為武夷山旅游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國有林場換“綠裝”
部分國有林場由于林木的生長周期和變現周期較長、森林的撫育和管護成本較高等原因,缺乏用于再生產和產業升級的流動資金。如何在“不砍伐”的前提下讓國有林場獲得充足的資金,盤活這片巨大的“活體資產”,需要金融機構發揮重要的橋梁作用。
記者來到南平邵武市山口國有林場,只見萬畝苗木林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綠光,這片昔日“沉睡”的青山,正成為一片豐盈的“綠色寶庫”。
“過去守著這么大的林場卻不能進行深度開發、精細養護,只能看著苗木慢慢長大。”林場負責人阮蘇國向記者坦言,傳統林業開發周期長、資金回籠慢,森林撫育階段經常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農行南平分行主動對接,創新推出“林果貸”融資方案,將林場超2700畝杉木作為活體抵押物,成功為其授信800萬元。這一模式創新突破了“必須砍伐才能變現”的傳統思維,讓靜態的林木資源轉化為動態的發展資本。
“我們用這筆資金采購了金線蓮、鐵皮石斛、黃精等名貴中藥材種苗,準備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阮蘇國介紹,在金融助力下,林場不僅實現了產業快速升級,還帶動了周邊百余名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通訊員劉木香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