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1年已經過去一半了,是時候來一個年中盤點了,大家年初時定下的目標完成了多少呢?對于房地產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今年的日子著實是不太好過。
對投資拓展人來說,本來年初的目標是拿兩塊“靚地”賺點換車錢,結果“兩集中”供地一來,看不完的地,寫不完的報告,做不完的測算;原本按部就班的財務人,年初目標是升職加薪,結果“三道紅線”目標一來,天天忙著催客戶回款和被人催款;營銷人的心態也有點崩,萬萬沒想到預計要賣一兩年的項目半年就清盤了,轉頭公司就說營銷費用要砍到2%,壓力不是一點點……
一線員工過得很辛苦,那各大房企今年上半年的成績怎么樣呢?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百強房企操盤銷售額6.1萬億元,權益銷售額5萬億元。可房企們都沒有多開心,反而更加焦慮。
你看華夏幸福,也是大房企吧?可債務違約都4個多月了,現在都沒找著接盤俠。再來看萬科,之前準備收購泰禾,但是后來一合計,風險太大,還是撤了。后來又說要收購藍光發展,不過好幾個月了也沒有個下文。看來不管再財大氣粗,花大錢也得好好尋思尋思了。
直到錢袋子扎緊,越來越多的城市一年只賣三次地,越來越多的千億元級的房企跌出了TOP30,房企們才意識到,以“規模為王”好像已經不能決定未來行業座次表了。種種跡象表明,地產這門生意已經進入拐點時刻,現在選擇往哪里走或許能決定未來10年的發展路徑。
賣房這種“一錘子買賣”還能做多久?17萬億元的市場,地產10強本身已經是3000億元到8000億元的規模,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為什么銷售規模與市值相差這么大?為什么8000億元規模對應的卻是不到2000億港元的市值?
是不是該換個套路了呢?除了賣房子,是不是還可以干點別的,比如搞管理、搞運營。如同龍湖集團在規模蒸蒸日上時主動降速,加重商業、物業、長租公寓等運營性資產投入,現在運營性收入已經達到150億元量級。
現在早已不是以規模大小論高低的時代了,衡量好利潤與規模,效益與責任,短期經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關系更加重要。現在每個行業都在轉型升級,不往前走那就相當于往后退了,房企是該考慮長期主義下的戰略選擇了。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19:15 | 福萊新材受邀出席京東方全球創新伙... |
19:13 | 金達威:公司在美國的收入主要來自... |
19:13 | 濮耐股份:公司的高活性氧化鎂沉淀... |
19:13 | 焦作萬方:公司目前主要產品是鋁液... |
19:13 | 泰和科技:在人機交互領域,泰和科... |
19:13 | 漢宇集團:公司參股公司優巨新材具... |
19:13 | 奧克股份:公司PEO固態電解質領域... |
19:13 | 亨迪藥業:公司已于2025年6月取得... |
19:13 | 奧特佳:截至2025年9月10日收盤,... |
19:13 | 英諾激光:3D打印是公司的下游場景... |
19:13 | 盈方微:公司分銷業務代理的產品包... |
19:13 | 同星科技:公司暫未生產水冷板、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