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9月初的長沙,燥熱尚未完全消退,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建重工”)廠區的廣場上一派熱鬧景象。一臺直徑12.49米的土壓平衡盾構機靜靜矗立在場地中央,銀灰色的機身泛著金屬光澤,機身上“webuild”的紅色字樣格外醒目?!蹲C券日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該設備是鐵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專屬設備,也是鐵建重工出口歐洲最大直徑盾構機,將參建羅馬尼亞錫比烏至皮特什蒂高速公路3號標段隧道工程。
今年以來,在內需與外需的共同拉動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釋放出復蘇反彈的積極信號。從產品銷量持續回升,到頭部企業中報營收凈利潤雙增,再到新能源、農業等新場景持續滲透,行業正從前期調整期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期。與此同時,面對國際貿易市場的不確定性,上市公司通過本土化布局與產品升級,在海外市場展現強勁韌性,為行業增長注入動力。
多因素促行業回暖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5年1月份至8月份,共銷售挖掘機154181臺,同比增長17.2%。其中,國內銷量80628臺,同比增長21.5%;出口73553臺,同比增長12.8%。此外,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平地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5年1月份至8月份,共銷售平地機5650臺,同比增長5.25%。其中,國內銷量1023臺,同比增長33.6%;出口4627臺,同比增長0.54%。
“這表明國際、國內基建投資回暖正逐步傳導至工程機械需求端,尤其是市政更新、交通補短板等項目集中開工,直接拉動挖掘機、壓路機等土方機械銷量增長。”某券商工程機械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行業復蘇態勢也在頭部企業的業績報表中得到進一步印證。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機械”)、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工”)、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的中報業績釋放積極信號,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均有增長,反映出企業產品結構優化與成本控制的成效。
“一方面得益于鋼材價格顯著回落,企業利潤空間增厚;另一方面,隨著企業持續創新,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提升,比如電動工程機械、智能化設備銷量增長,推動盈利水平改善。”前述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稱。
在業內看來,行業復蘇背后有兩大動因:一是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大量資金涌入,使得眾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得以啟動和推進,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二是設備更新需求不可小覷,以上一輪行業周期計算,為期10年的設備更新周期已至,2025年及后續幾年有望迎來大規模設備更新潮。
應用場景多點開花
新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打開了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長空間。
今年以來,工程機械企業跳出傳統基建領域局限,在新能源、礦業、工業、農業制造等領域持續滲透,形成“傳統場景穩盤、新興場景增量”的格局,為行業增長注入多元動力。
“公司不僅助力國家水網主骨架建設,還為國家綜合機械化采礦項目提供先進智能化掘錨裝備,提升行業整體效能與安全性,推動煤炭和礦山產業向安全、綠色、高效轉型。”鐵建重工董秘李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二季度,公司新簽合同及中標金額45.89億元,同比增長12.42%,彰顯持續發展動能。”
市政工程領域的城市更新浪潮,則拉動中小型工程機械訂單需求。2025年,國內多個城市更新項目開工,地下管網改造、老舊小區翻新等項目集中推進,帶動6噸級至15噸級挖掘機、小型裝載機銷量增長。
此外,隨著“雙碳”目標推進,2025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快速增長,帶動大型起重機、特種挖掘機等定制化設備需求爆發,并在新的應用場景落地。
在黃土坡綿延的甘肅崇信黃寨二期項目現場,《證券日報》記者看到,一臺紅銀相間的三一重工大型起重機穩穩扎根于開闊場地中,幾十米的起重臂像鋼鐵巨臂般向上伸展,頂端的鋼索垂落,牢牢扣住地面上那座186米的高塔,塔身銀亮,比周圍的輸電塔還要高出半截。
“自研、自產、自建是該項目的特點。”三一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崇信項目經理王東向記者表示,“憑借自有風機、自有主吊、自主建設,我們擁有全產業鏈技術優勢,不同產業板塊技術共享、互補促進,讓技術得到更好的應用。”
此外,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一次性發布全球首款65噸級儲能正面吊與全球首款50噸純電儲能正面吊。“儲能項目規模大、工期緊,對設備續航要求嚴苛。”三一海工總經理陳靜向記者介紹,“我們的儲能正面吊采用先進電控泵,通過精準程序與算法控制流量輸出,從根本上避免能量浪費,讓每一度電都用在實處,可長時間連續作業,減少充電停工等待。”
積極“出海”謀增長
除了深耕國內市場,工程機械企業也在加速推進“出海”進程。
從海外市場的情況來看,東南亞、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基建需求持續釋放,成為工程機械出口的增長主力;歐洲、北美市場則憑借產品升級實現結構性增長。不同區域的不同需求特點,推動企業形成因地制宜的出口策略。
在此背景下,企業通過“本土化布局+產品升級”的組合拳打開增量空間。面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國內工程機械企業不再依賴“單一出口”模式,而是通過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生產基地、服務網點等方式,實現“本土化運營”突圍,既降低政策風險,又提升對當地市場的響應速度。
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立液壓”)的“海外研發中心+海外生產基地”策略就頗具代表性。作為國內液壓件領域龍頭企業,恒立液壓在美國、歐洲、日本分別設立研發中心,聚焦不同市場液壓件需求,研發適配當地設備的高壓油缸、液壓閥等產品。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最大生產基地墨西哥工廠正式投產,顯著增強供應鏈韌性,實現從“賣產品”到“本地化服務”的跨越,緊湊液壓閥、徑向柱塞馬達等新產品累計銷售額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并出口至國際知名廠商。
在研發全球化、生產本土化的同時,服務本土化也成為企業鞏固海外市場的關鍵。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印度、巴西、阿根廷、印尼設立4家海外制造基地,在印度、歐洲、美國等地設立海外研發機構,還擁有多家具備服務、培訓能力的營銷公司,通過近400家經銷商為海外客戶提供銷售與服務支持,構建完善的國際服務體系。
“2025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產銷復蘇、場景拓寬的推動下,正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曹二保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內需市場修復,到新能源、農業等新場景拓展,再到海外市場本土化突破,行業增長的確定性不斷增強。未來,行業有望在新一輪增長周期中實現‘量穩質升’,進一步鞏固全球市場領先地位。”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23:35 | 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長坡厚雪”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