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落地,新能源將實現從“補充能源”轉型為“主體能源”。各大能源央企率先成為踐行“雙碳”目標的主力軍。截至12月中旬,已有17家能源電力央企公布“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新增裝機規劃,預計到2025年實現6.7億千瓦的裝機規模。
政策暖風頻吹,光伏、風電產業鏈迎來巨大發展空間,風能板塊指數漲幅達62.66%,光伏板塊指數年內漲幅達47.74%。2021年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1%左右,預計2025年將達到16.5%左右,2030年達到25%左右。
儲能板塊的潛力剛剛釋放,年內漲幅達77.02%。尤其是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今年上半年,國內新增的新型儲能達到了257個,儲能的總規模達到了11.8吉瓦。
氫能作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二次能源,目前已有北京、河北、四川等地出臺了專項氫能整體產業發展政策。廣東、重慶、浙江等地出臺了氫燃料汽車細分領域專項政策。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
巨大的市場潛力,把A股新能源板塊送上風口,賽道變得異常火熱,氫能源板塊指數年內漲幅達68.06%,相關上市公司按下擴產啟動鍵加速融資,截至12月24日,至少有92家上市公司發布定增預案,募資總額超過2293億元。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不少“跨界”玩家入局搶食盛宴,許多上市公司重金押注新能源細分賽道,雙良節能拓展單晶硅片業務,項目一期投資達到70億元,藍思科技在湖南設立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
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釋放出重大信號,在新能源、儲能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增量混改。越來越多國企和民企攜起手來,進行深入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實現“雙碳”目標。
隨著我國新能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傳統能源加速轉型,新能源快馬加鞭,與之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將迎來做強做大的好時機。在“雙碳”戰略背景下,新能源大有可為。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18:31 | 長周期考核提升險資投資穩定性和積... |
11:47 | 西部創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
11:11 | 上證指數刷新9個月新高 多因素支撐... |
11:11 | 穩定幣概念熱度持續升溫 行業迎來... |
11:11 | 一汽解放場景化落地與生態協同 新... |
11:10 | 多舉措應對經營壓力 瓦軸B預計上... |
10:45 | 金健米業發力面制品及休閑食品 上... |
10:43 | 景區游客接待量增長 桂林旅游預計2... |
10:36 | 內生發展及外延并購共驅 重藥控股... |
10:36 | 仙琚制藥布局呼吸系統用藥 噻托溴... |
10:35 | 一鳴食品子公司獲增資1.2億元 引入... |
10:34 | 金田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潤達3.4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