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雯珊
近日,深空探測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的科研機構)在首屆深空經濟與產業發展大會上首次發布了深空經濟概念框架,系統梳理了深空經濟十大產業方向。
“當前,全球深空探測已從科學探索邁入‘資源開發—產業落地’新階段,地外資源開發、深空能源利用、太空旅游等深空經濟新業態加速涌現,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重塑產業格局的關鍵領域。”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深空經濟興起并服務于深空探測活動,是支撐深空探測所需的技術研發、產品制造、設施建造、科學探索、資源開發、運營支持及應用服務所形成的新興經濟業態,具有前沿性、稀有性、探索性和多元性等新特征。
十大產業方向包括深空資源開發、深空互聯網、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運輸、深空智能、深空建造、深空旅游、深空安全、深空文化。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2040年全球深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美元。
深空經濟與太空經濟相比有一定區別。深空探測實驗室總工程師史平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太空經濟一般指人類圍繞地球及近地空間開展的各類空間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航天設備制造、衛星運行及運營、衛星應用及服務等產生的經濟活動。深空經濟則是除了這些內容外,還包括了對地外資源的開發利用,比如對月球、小行星等的探測和物質資源的利用,是從地外星體獲取各類物質和資源,這和太空經濟有本質區別。
近年來,全球深空探測活動持續活躍,各國先后制定了各類深空探測活動計劃,參加的國家和機構也迅速增加。據統計,2021年到2023年,美、歐兩個經濟體每年都有超過300億美元的相關投入。
當前,深空探測領域產業化發展的基礎正在加速形成,商業航天力量在深空探測中越來越重要。深空探測實驗室已牽頭組建深空探測產業基金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先導基金,服務于深空經濟產業鏈培育。
同時,我國商業航天已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全國有30多家火箭公司、600余家衛星及應用公司。據泰伯智庫預測,到2025年,我國廣義上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2.8萬億元。
《2025中國商業航天創新生態報告》顯示,2024年商業航天市場迅速升溫,全年融資事件達138起,披露融資金額202.39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衛星應用、火箭制造、衛星制造成為最熱門的融資領域。由此可見,資本端也在持續發力。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范圍內,深空探測領域正在由原來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向政府牽引、市場積極參與的開放式發展模式轉變。
同時,國內商業航天企業正積極邁進資本市場。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29日在北京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江蘇屹信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月1日在江蘇證監局完成上市輔導備案;中科宇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8月12日在廣東證監局進行了IPO輔導備案。
在史平彥看來,隨著商業航天飛速發展,其正在迅速成長壯大,并成為了航天領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也為深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強的內在推動力。
21:28 | 百川股份:目前產線未生產固態電池 |
21:28 | 銅冠銅箔:公司已開發出不同規格強... |
21:28 | 克明食品:公司將繼續開發新客戶 ... |
21:28 | 海峽股份:公司未開通黃巖島航線 |
21:28 | 聯化科技:公司積極關注行業前沿產... |
21:28 | 中科磁業:美元降息對公司開展海外... |
21:28 | 達嘉維康:公司積極探索與各大高校... |
21:28 | 黑芝麻: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正常 |
21:28 | 海峽股份:公司一直以來重視市值管... |
21:28 | 銳奇股份:公司官網已經恢復 |
21:28 | 沙河股份:公司重大信息以公告為準 |
21:28 | 金達威:公司會積極與監管機構進行...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