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求是》雜志發(fā)表文章《堅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zhàn)》。他指出,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向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直接造成一季度增長深度下跌,盡管二季度恢復正增長,但是近中期發(fā)展仍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供需兩端、國內外兩個市場同時承壓,金融體系勢必遇到很大困難。
郭樹清表示,從現階段來看,做好以下工作尤為重要:全力推動國民經濟恢復正常循環(huán)、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最大可能提早處置不良資產、防止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及時處置不同類型機構風險、穩(wěn)步擴大金融業(yè)對外開放、切實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以及進一步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
金融風險總體趨于收斂
郭樹清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zhàn)取得重大成效。經過持續(xù)努力,金融風險總體趨于收斂,金融體系韌性明顯增強。不僅成功避免了風險隱患向金融危機演變,也為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政策空間和回旋余地。
具體而言,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影子銀行風險持續(xù)收斂;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違法與腐敗行為受到嚴厲懲治;互聯(lián)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大中型企業(yè)債務風險有序化解;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初步控制;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逐步健全;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明顯提升。
金融機構壞賬可能大幅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金融領域出現新的重大挑戰(zhàn)。郭樹清表示,預計今年總體杠桿率和分部門杠桿率都會出現較大反彈,金融機構的壞賬可能大幅增加。由于金融財務反應存在時滯,目前的資產分類尚未準確反映真實風險,銀行即期賬面利潤具有較大虛增成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不良資產將陸續(xù)暴露。
郭樹清認為,為應對疫情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觀對沖政策十分必要,執(zhí)行中如遇新的異常情況,還可能進一步加大力度。
“在資金面寬松背景下,企業(yè)、居民、政府都可能增加債務。利率下行一致性預期強化后,有可能助長杠桿交易和投機行為,催生新一輪資產泡沫。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價格開始反彈,金融資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風險領域集中。信用較差的借款人,可能借延期還款等優(yōu)惠政策惡意逃廢債務,結構復雜的高風險影子銀行也容易卷土重來。”郭樹清指出。
對高風險業(yè)務保持高壓態(tài)勢
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郭樹清認為,從現階段來看,做好全力推動國民經濟恢復正常循環(huán)、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最大可能提早處置不良資產、防止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及時處置不同類型機構風險等工作,尤為重要。
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方面,郭樹清表示,要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引導理財、信托、保險等為資本市場增加長期穩(wěn)定資金。加快養(yǎng)老保險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設,推動養(yǎng)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占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國軍分析稱,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養(yǎng)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占比仍然較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養(yǎng)老保險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發(fā)展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如果這方面發(fā)展起來,養(yǎng)老基金規(guī)模將會持續(xù)增加,相應地進入資本市場的資金規(guī)模也將越來越多。而資本市場的長期向好,也會為保險業(yè)和其他金融行業(yè)投資收益率的提升及資產的保值增值提供基礎。
針對不良資產,郭樹清表示,金融機構要采取更審慎的財務會計制度,做實資產分類,充分暴露不良資產。日常監(jiān)管上,不能簡單地將不良率上升作為評判標準。要利用撥備監(jiān)管要求下調騰出的財務空間,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制定切合實際的收入和利潤計劃,增加撥備計提和資本補充。
14:27 | 總金額不超過1億美元 山高控股擬大... |
14:10 | ?飛驤科技IPO:市占率全球領先 3... |
14:10 | 離岸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匯率盤中升破... |
14:09 | 南京蔚來能源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至... |
14:09 | 零跑汽車公布盲區(qū)監(jiān)測專利 |
13:56 | 奇瑞公布汽車用自動浮水專利 |
13:56 | 中國信達在蘇州成立新投資公司 |
13:56 | 富力地產在廣州成立投資咨詢公司 |
13:55 | 太原航空集團成立新能源和供應鏈公... |
13:55 | 廣汽集團公布輪足機器人新專利 |
13:53 | 能輝科技在貴州成立智電科技公司 |
13:52 | 寧德時代入股愛行智慧出行公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