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2021年一季度還沒過完,各地頻繁發布樓市調控新政,從熱點一、二線城市嚴禁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到上海、杭州將法拍房納入限購范圍,全面圍追堵截投機炒房行為,所有調控政策均圍繞“房住不炒”落地。
今年地方兩會聲音中,多地重申“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精簡表述下,多地頻繁祭出“堵漏”政策,兩個月內高達87次,在打擊投機、炒房的同時,也有利于穩定預期。
實際上,自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住不炒”以來,各地調控政策的目標幾乎都未變過,體現出了一致性和連貫性,也傳遞出監管層貫徹“房住不炒”的決心。此前,個別地方曾試探過“房住不炒”的底線,但很快就被叫停。近幾年來,各地政府從調控端、金融端以及土地端出擊,靈活祭出政策組合拳,傳遞了明確的政策信號。
近期,市場熱議全國22城將實施“兩集中”三批次供地,簡單來說就是:核心一二線城市,一年只賣3次地,集中公示,集中招拍掛出讓。目前,已有青島、鄭州、天津等城市宣布今年實行住宅用地“兩集中”同步公開出讓。
“‘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方向預計未來5年都不會改變。”中指研究院研究總監曹晶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調控的短期目標聚焦讓市場回歸理性,接下來將會不斷在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上下功夫,近期熱議的土地出讓“兩集中”政策就是“穩地價”的有效手段。
“集中供地將分流房企資金,客觀上帶動土地市場溢價率下行,土地市場降溫。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按照2020年的供地情況,上海、杭州、南京、武漢、青島等城市單次集中供地將超40宗,現有招拍掛方式需高額的保證金、土地出讓金,客觀上集中供地將分流企業資金,熱點宅地的溢價率或將回落。地價回歸理性預期有助于房企利潤率得到邊際改善。”曹晶晶進一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另一方面,土地集中出讓為住房供應帶來穩定預期,進而引導購房者穩定預期,但可能造成項目集中入市,競爭加劇。若22城均實施這一政策,市場周期或將重塑。
“這是土地供給端長效機制的重點內容。目前,金融端已經建立了‘三道紅線’‘五類分檔’的制度,調控端建立了‘一城一策’,土地端也要建立。”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土地和金融端的機制建立了,源頭上的長效機制就建立了,這對于未來管控房價的意義重大。
“若政策落地執行,將全面考驗房企的融資、投研、營銷等經營管理能力,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更需練好內功,打造優質產品,同時把握時機,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實現穩健發展。”曹晶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房企需關注22城之外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城市群、都市圈內部城市;此外,其仍需抓住重點城市投資機會,但應善用工具,提高投資決策效率;同時,開發商要加大合作拿地,提升非招拍掛市場拿地能力,以應對新的市場格局。
總而言之,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事關民生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可以說,過去幾年,樓市調控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果,接下來需要在這個成果之上,多措并舉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構建。既不能讓投機的炒房者擾亂市場,也要讓有真實購房需求的人“有其屋”。
(編輯 李波 才山丹)
21:51 | 盈康生命:公司業務暫未直接涉及外... |
21:51 | 中汽股份:公司會持續努力提升經營... |
21:51 | 光線傳媒:公司始終關注數字經濟趨... |
21:51 | 樂歌股份:公司暫沒有“騎馬椅”相... |
21:51 | 長盛軸承:公司的自潤滑軸承可以應... |
21:51 | 天華新能: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 |
21:50 | 華測檢測:暫未使用IMU傳感器測試... |
21:50 | 金風科技:公司對外合作情況以公司... |
21:50 | 中信出版:公司持續引進全球優質版... |
21:50 | 北新建材:截至2025年9月10日公司... |
21:50 | 泰勝風能:公司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 |
21:50 | 何氏眼科:公司參與產業投資基金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