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朱寶琛
來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戶增長到4457.5萬戶,10年間翻了兩番,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受一系列因素影響,我國一些市場主體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民營企業發展面臨新挑戰。在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將就加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提出建議。
陳愛蓮介紹,從開辦企業效率看,部分地方簡政放權力度還不夠大,審批權限還沒有下放到基層,對中介機構的監管不夠嚴格;有的網上政務服務存在數據信息壁壘,影響辦事效率。同時,減稅降費政策針對性和落實度需加強,融資難、融資貴困擾仍然存在。
為此,陳愛蓮建議,進一步建設競爭中性的市場環境。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切實消除民營企業在準入許可、土地使用、經營運行、招投標等的不平等待遇,放開一些重點行業和領域,盡快制定民營企業分行業、分領域、分業務市場準入的具體路徑和辦法,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
建議進一步落實惠企政策。包括擴大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范圍、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等政策。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民營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建立拖欠賬款問題約束懲戒機制。推動地方部門建立無還本續貸企業名單制度,指導銀行機構推出循環貸、分還續貸系列產品,減少企業“過橋資金”的使用,降低企業續貸成本。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政務服務改革。優化完善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做到政務服務事項標準統一、整體聯動、業務協同,全面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建議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機制。加快制定產權保護、交易規則、公平競爭、市場準入和退出等法律法規,健全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和訴求,政策的制定和調整要有行業和企業代表參與,暢通企業家提出意見訴求的通道。為公職人員和企業人員列出“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鼓勵干部大膽主動服務企業。
(編輯 上官夢露)
19:18 | 2025年上半年交易商協會共完成1535... |
19:17 | 交通銀行亮相鏈博會 |
19:03 | 我武生物上半年業績向好 多款新品... |
18:56 | 國資背景基金擬6.13億元入股概倫電... |
18:54 | 凱迪股份: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 |
18:54 | 錢江水利:開化錢水環境有限公司屬... |
18:54 | 喬治白:公司預約于2025年8月27日... |
18:54 | 上實發展:公司始終堅持穩健經營,... |
18:54 | 勝藍股份:公司生產的通訊類連接器... |
18:54 | 宋城演藝:各大景區游客接待量和演... |
18:54 | 宋城演藝: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 |
18:54 | 同宇新材:公司已與建滔集團等全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