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凌晨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總規(guī)模持續(xù)增長,已突破35萬億元,其中固收基金貢獻重要增量,已成為居民資產配置中的重要基石。
對此,記者專訪了民生加銀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張玓。作為一名新生代基金經理,張玓目前在管民生加銀恒寧債券、民生加銀聚享39個月定開純債債券等多只產品,覆蓋中長期純債、被動指數型債基等多個細分品類。
精細化管理
捕捉超額收益
近期權益市場表現強勁,債市調整加大。站在當前時點,債牛是否結束?未來債市會走向何方?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這一系列問題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張玓認為,從整體大環(huán)境來看,債市目前仍處于牛市尚未結束的階段,但類似去年的債牛行情難以復制。在絕對收益率低的環(huán)境下,市場的脆弱性和敏感度會有所提升,波動易加大。但近期債市的調整,或為下半年提供了較好的布局機會。
面對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捕捉市場投資機會的方式也在發(fā)生變化。債券收益來自票息和資本利得兩大方面,在低利率環(huán)境下債券票息微薄,收益重心轉向資本利得,通過交易增厚價差,成為提升回報的重要抓手。
“在利率債的投資中,提升資本利得的貢獻率,需要把握市場行情帶來的貝塔收益和精細化管理帶來的阿爾法收益。”張玓分享稱,在把握市場行情之外,今年債市在很多時段出現窄幅震蕩,在震蕩市中做出收益,更需要進行精細化管理。就利率債品種而言,這體現在對債券收益率曲線的研究、新老債換券交易以及活躍券非活躍券品種的挖掘,以此帶來阿爾法收益。例如,今年1月份,我們團隊通過研判債券收益率曲線,認為當時的收益率曲線較為陡峭,未來曲線可能平坦化,短端利率上行概率大,因此對短端利率品種做了相應的規(guī)避;在個券方面,新老債換券交易或非活躍券利差壓縮的機會,在震蕩市中貢獻了超額收益。
在張玓看來,今年債市處于波動行情下,不存在大幅踏空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講,降低犯錯的幾率才能守住收益。積小勝為大勝,全年整體收益積累也會較為可觀。長期來看,債券基金表現較穩(wěn)健,是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成員。除了主動管理型債券基金,標的透明、風格清晰且費率較低的被動指數型債基也值得關注,尤其適合經驗較少的投資者。
審慎做抉擇
學會尊重市場
從交易員成長為一名基金經理,張玓逐步搭建了成熟的債市投資框架。在一線交易中淬煉出的敏銳直覺,讓她能精準捕捉機構行為、資金動向與市場情緒的細微變化,為她的投資決策增添了重要助力。
張玓表示,基金經理的投資方式要與自己的理念和性格相契合,才能長久堅持下去。她會通過自上而下的研究去判斷現在債市是順風還是逆風狀態(tài),以此來確定倉位的基礎久期以及對組合管理的大方向,并傾向通過左側交易來把握市場機會。
“就個人而言,我善于感知市場利空集中釋放或者說是極度恐慌的時點,再結合市場點位的賠率,往往能夠捕捉到較好的交易機會。同時,結合今年的市場行情特點來看,右側交易雖然安全性更高,但是回報空間可能較小。不過對左側交易機會的把握,并不等同于冒險。我個人對左側機會的選擇較為審慎,偏向于把握兩方面的機會,一是在勝率和賠率都非常高的時候積極參與;二是在市場出現非理性定價時,做偏短線的交易,待價格修正后止盈。”
“尊重市場”是張玓在投資中最為深刻的感受。她坦言,市場出現非理性調整是投資中最為煎熬的時刻,實踐證明及時調整策略、積極應對才能較好的控制回撤,因此學會尊重市場、順勢而為尤為重要。
作為民生加銀基金內部成長起來的基金經理,張玓在與市場的交手中不斷沉淀經驗,同時也將其分享給更多的年輕基金經理“后備軍”。“公司很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人才梯隊建設,為了加強專業(yè)知識和企業(yè)文化傳承,加快青年人才的成長步伐,公司建立了‘師帶徒’機制。去年我有幸作為導師參與了‘師帶徒’活動,分享投資經驗,協(xié)助青年人才快速實現從研究向投資的轉變。”
(編輯 才山丹)
21:49 | 蘇寧環(huán)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
21:49 | 斯萊克:不存在逾期擔保 |
21:49 | 京基智農:公司及下屬公司無任何逾... |
21:49 | 金地集團:公司無逾期擔保 |
21:49 | 維業(yè)股份:公司及子公司無逾期對外... |
21:49 | 華伍股份:選舉職工代表董事 |
21:49 | 萬德斯:補選董事候選人 |
21:49 | 佳云科技:聘任公司董事會秘書 |
21:49 | 中環(huán)環(huán)保:公司無逾期的對外擔保事... |
21:49 | 白云電器:不存在逾期擔保情況 |
21:49 | 居然智家:公司累計對外擔保數量 |
21:49 | 賽微微電: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