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熊悅
上市公司理財持續降溫。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記者發稿,年內滬深兩市共有595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同比下降46.78%;認購理財產品金額由上年同期的7247.48億元下降至3113.38億元;持有理財產品個數由上年同期的10415個降至5327個,降幅為48.85%。
實際上,2023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理財規模已出現較為明顯的縮水。數據顯示,2023年,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較2022年下降196家,認購金額下降近2720億元。
對此,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認為,近兩年上市公司理財規模出現縮水,可能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更多公司優先將閑置資金用于分紅或回購等。未來一段時期內,這種趨勢大概率仍會延續。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喜龍則認為,部分上市公司近年來業績出現下滑,對于流動資金的需求增加,所以減少理財規模是正常的。另外,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對于上市公司的吸引力逐步下降。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盧鼎亮對記者表示,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資金管理手段,可以提高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上市公司需合理安排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避免過度投資理財而忽視主營業務,并定期對理財投資組合進行評估,確保其符合公司的財務目標和風險偏好。
從認購理財產品的類型來看,今年以來,存款產品依舊是上市公司青睞的主要理財產品。各類存款產品的合計認購金額占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金額的七成以上。其中,結構性存款的認購金額在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金額中占比最大,為64%。
各類存款產品的認購金額均下滑。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8日,上市公司購買存款、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的金額分別為262.61億元、132.14億元、1994.27億元、41.49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下滑51%、48%、60%、87%。
19:15 | 福萊新材受邀出席京東方全球創新伙... |
19:13 | 金達威:公司在美國的收入主要來自... |
19:13 | 濮耐股份:公司的高活性氧化鎂沉淀... |
19:13 | 焦作萬方:公司目前主要產品是鋁液... |
19:13 | 泰和科技:在人機交互領域,泰和科... |
19:13 | 漢宇集團:公司參股公司優巨新材具... |
19:13 | 奧克股份:公司PEO固態電解質領域... |
19:13 | 亨迪藥業:公司已于2025年6月取得... |
19:13 | 奧特佳:截至2025年9月10日收盤,... |
19:13 | 英諾激光:3D打印是公司的下游場景... |
19:13 | 盈方微:公司分銷業務代理的產品包... |
19:13 | 同星科技:公司暫未生產水冷板、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