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驅動下,A股上市公司近期在具身智能賽道動作頻頻,布局路徑呈現多元化特征。
例如,9月5日,江蘇寶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以1800萬元參與蘇州集萃智造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集萃”)增資擴股。此次增資完成后,公司將持有蘇州集萃81.82%的股權,并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根據公告,蘇州集萃憑借深厚的技術積淀、完整的產業閉環,以及在關鍵零部件與核心技術領域的持續創新,已在機器人賽道展現出強勁競爭力。此次合作不僅能助力本地構建機器人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還將促進高端人才集聚與就業崗位創造,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技術突破的多重效益。
同日,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計劃于2025年底前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并同步推出具身/人形機器人整機。該整機以輪式類人形構型為核心開展定制化本體研發,采用模塊化設計,未來可實現輪式與足式切換;目前樣機研發有序推進,預計年底前完成并啟動數據采集與訓練,整機將采用自主制造模式。
不少企業選擇卡位核心部件環節切入產業鏈。9月4日,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截至6月30日,公司已成功獲得國內兩家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的IMU(慣性測量單元)產品定點,并實現小批量交付,正式切入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供應鏈。同日,江蘇博云塑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透露,公司將在穩固電動工具、汽車零部件、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等傳統領域優勢的基礎上,加大研發投入,聚焦低空經濟、執行器精密部件、具身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通過材料創新與技術升級拓展市場空間。
還有企業通過搭建公共平臺攻克行業共性技術。9月3日,天奇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投建“無錫市具身智能機器人工業數據采集與實訓中心”項目。該項目將通過模擬真實工業環境開展機器人訓練,旨在提升AI系統對復雜場景的適應能力,構建“場景—數據—模型—應用”的技術閉環,重點攻克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實際應用中的共性技術難題。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股上市公司密集布局具身智能,既是對國家戰略導向的積極響應,也是對產業紅利的前瞻把握。當前企業布局呈現技術導向與場景導向雙輪驅動特征,部分依托現有制造基礎切入核心部件或整機領域,部分通過并購快速獲取前沿技術,多元化路徑有助于形成產業協同效應。行業競爭將逐步從布局速度轉向技術深度與落地能力,具備核心技術儲備、場景落地經驗及資金持續投入能力的企業更易占據競爭優勢。《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場規模預計達195.25億元,中國市場規模預計達52.95億元,占全球約27%。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發展機遇看,政策端已形成國家戰略引導、地方產業配套、資本市場支持的三級支撐體系,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已出臺具身智能專項扶持政策,設立產業基金推動技術轉化;需求端則呈現工業升級剛需與消費場景嘗鮮的雙輪拉動,工業領域的柔性生產需求與家庭領域的養老陪護需求形成互補,為技術迭代提供多元化場景支撐。
“長遠來看,隨著技術迭代加速與生態體系完善,具身智能將逐步從工業輔助工具升級為社會服務主體,其產業價值不僅體現在經濟增長層面,更將重塑生產方式與生活模式。對于資本市場而言,需穿透概念包裝,聚焦企業的技術壁壘與場景落地能力,才能把握真正的產業投資機遇。”余豐慧表示。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23:35 | 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長坡厚雪”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