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男
隨著“雙碳”目標持續推進,電動化、智能化裝備集群正在改寫傳統采礦模式,礦山行業從“高碳粗放”向“零碳智慧”加速變革。
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華能伊敏露天礦場,純電無人礦卡、電動礦用挖掘機、電動平地機、遠程遙控電動裝載機、移動供電站等高端新能源及智能化裝備集群協同作業,全球首個露天礦山多機型混編作業系統于此正式投用。支撐這樣科技感十足的“零碳智慧礦山”運行的核心,正是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集團”)零碳智慧礦山成套解決方案的加速落地。
8月20日至8月22日,徐工零碳智慧礦山開采技術全球峰會在江蘇徐州及內蒙古呼倫貝爾兩市召開。會上,徐工集團發布了行業內首個零碳智慧礦山成套解決方案,徐工集團、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東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圍繞綠色礦山的建設和打造,徐工集團布局了多種新能源技術路線解決方案,從車端、集群智能化,再到礦山智慧運營管理的珠峰智慧施工大系統,為智慧礦山建設提供了完整的數字化綠色礦山成套解決方案。”
構建全場景解決方案
當前,露天礦山面臨著新能源基建實施難、生產運營成本高、安全與健康風險、設備性能衰減、舊機回收利用等五大難題,而徐工集團構建的綠色智慧礦山成套解決方案包括礦山新能源供電解決方案、成套綠色低成本設備解決方案、智能施工運維解決方案、設備綠色化改造解決方案及設備循環再利用解決方案。
“通過技術穿透管理、數據驅動資源優化,將礦山從‘勞動密集型戰場’升級為‘智慧化資源工廠’。”徐工集團礦山機械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發布的零碳智慧礦山成套解決方案覆蓋鉆、挖、運、排、輔采等礦山施工全流程及全部設備。
具體來看,在礦山新能源供電解決方案中,徐工集團可提供“風光發電+高效儲能+設備補能”一體化新能源供電解決方案。在成套綠色低成本設備解決方案中,徐工集團系統規劃了新能源純電動、混動、多元燃料等技術路線,成套化施工可實現生產力提升20%,電動設備使用成本下降超過60%,混動設備使用成本下降超過15%。
在智能施工運維解決方案中,徐工集團聚焦于安全隱患、運營成本、協同作業效率、目視化施工、設備維保、決策響應、多品牌機群協同等7個方面,通過智能化技術解決客戶問題。在設備綠色化改造解決方案中,徐工集團可提供挖、運設備的綠色化改造,可實現結構件變廢為寶,生命周期延長4年至6年,使用成本降低30%至50%。在設備循環再利用解決方案中,徐工集團建立了二手機業務單元,同時與新機聯動、與優質租賃商的租賃設備聯動,優化二手機資源結構,從“被動循環”向“主動循環”升級。
上述負責人表示:“徐工集團已在全球組建近百個礦山項目庫,儲存了50余大類、近萬種核心備件,協同產業力量,構建了全場景、多維度的礦山機械價值鏈生態。”
礦山零碳智慧化
8月22日,在華能伊敏露天礦場,記者看到,純電無人礦卡、純電無人裝載機、電動礦用挖掘機等組成的露天礦山多機型混編作業系統正式運行。其中,純電無人礦卡在今年5月份即投入華能伊敏露天煤礦運營,作為全球首批露天礦山純綠電、真無人設備落地應用,該項目單月百臺編組連續作業超過400小時,最高人效比達到1:1.2,最低運行溫度可至零下四十攝氏度。
當前,徐工集團成套化礦山機械產品已打造伊敏煤礦、神延煤礦、神寶煤礦等多個場景化案例。據介紹,徐工集團大力推動地上地下礦山機械成套化、綠色化、無人化發展,擁有行業首個露天礦山無人化運輸系統知識產權,形成了場景全覆蓋的產品集群。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環保執法趨嚴、碳配額交易機制完善以及ESG投資興起,迫使企業將綠色轉型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同時,智能化技術(如無人駕駛、遠程操控、AI調度)可顯著降低人工與能耗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形成‘技術替代要素’的經濟激勵。此外,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對鋰、鈷、鎳等關鍵礦產的需求激增,也倒逼上游礦業加快綠色技術投入。”
談及未來規劃,楊東升表示:“在全球碳中和目標與數字化浪潮的雙重驅動下,徐工集團將聚焦‘人工智能+礦山機械’方向,加快培育具身智能機器人,構建涵蓋無人挖掘機、無人平地機、無人裝載機等智能化裝備產品矩陣,迭代升級珠峰智慧施工大系統,強化智能應用場景推廣。”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23:35 | 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長坡厚雪”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