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喬宇)2025年上半年中國香港市場以141億美元新股融資額雄踞全球首位,同比增長695%的亮眼成績,正吸引越來越多內地企業探尋赴港上市之路。2025年9月11日北京上市公司協會聯合安永以及中國香港公司治理公會成功舉辦“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研討會”。來自90余家上市公司高管以及中國香港交易所、知名投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金融機構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A+H”雙資本平臺構建之路。
北京上市公司協會秘書長李洪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赴港上市不僅是拓寬融資渠道、引入國際長期資本的戰略選擇,更是優化股東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強全球品牌影響力,并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與資金鏈深度融合的關鍵舉措。”
內地企業
迎赴港上市戰略機遇窗口
李洪海強調,當前中國香港市場為內地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窗口,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企業要趁著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東風謀篇布局,實現企業價值在國際市場上的重塑與飛躍。
中國香港治理公會高偉博士在致辭中提到,隨著內地和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與融合,兩地的監管邏輯與具體制度日益趨同,特別是,內地公司法的股東保障水平已經可以滿足港交所的監管要求。高偉博士也明確了中國香港以“監管效率革命”激活“A+H雙平臺”戰略價值,這既可以鞏固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又可以為企業提供全球化躍遷的高效通道,實現政策、市場與企業發展的三重共振。
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楊淑娟點明了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復蘇,這一強勁復蘇得益于政策紅利、市場機制與企業需求的三重驅動。楊淑娟也重點強調了“A+H”模式有助于推動港股市場機制持續優化,提升其國際吸引力,A股上市公司通過“A+H”的雙平臺能夠不斷強化國際化布局,開辟新增長曲線。
港交所代表詳細介紹了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最新動態和上市制度要點,重點解讀了港交所推出的特色服務,這些舉措為企業開拓了更寬闊的上市融資道路。專家強調,中國香港擁有高度開放的金融市場、完善的法律體系和豐富的國際資本資源,是企業邁向國際舞臺的關鍵跳板與戰略支點。另外,中信證券專家代表完整地梳理了國家政策對于A股公司啟動H股發行的制度支持,并解析了A股企業赴港上市的發行新規,為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指明了道路。
實操指引
探路內控體系建設路徑
安永合伙人在主題分享中表示,財務規范是企業成功上市的基礎。他介紹了企業中國香港上市的財務準備工作,并結合案例分享了上市過程中常見的財務關注點。建議企業在IPO啟動前盡早進行財務健康檢查,通過系統化的梳理和完善,保障企業順利登陸中國香港資本市場。
在稅務關注重點的分享中,主講人從稅務征管趨勢引入,重點講解了幾個與稅務有關的風險指標,包括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各口徑費用交叉比對、關聯交易變動趨勢異常、股權轉讓和員工股權激勵管理。最后,主講人結合典型案例為企業稅務合規籌劃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研討會聚焦了企業赴港上市的法律關注重點和內部控制合規要求。境外上市的法律關注重點主要有外資準入、公司治理、募集資金以及信息披露等。競天公誠合伙人結合具體案例重點講解了上市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問題。近年來,聯交所對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斷提高,ESG表現已成為國際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專家們分享了如何應對聯交所的ESG披露要求,構建符合國際標準的ESG管理體系,以提升企業國際形象和估值水平。另外,相關專家對于內控體系建設背景與監管趨勢進行了解讀,并分享了中國香港上市內控體系的建設路徑。
在“審核與發行中的重點問題與實操策略”環節,具備豐富經驗的國際律師事務所代表分享了港股IPO過程中的定價策略、發行時機選擇及投資者溝通實戰經驗。另外,就A股公司H股上市的重點關注事項進行了講解,包括申報工作協調、公司治理、財務信息制備以及公眾持股量等。在最后的分享環節,分享嘉賓結合具體案例,針對A股市場和H股市場的服務差異性做出了具體的分析,并強調了做好企業價值管理的重要性,向企業介紹了提升企業估值的一些策略。
此次研討會為北京上市公司搭建了與中國香港資本市場對接的專業平臺。北京上市公司協會表示,將繼續深化與各專業機構的合作,為上市公司提供持續性的資本市場服務。未來,該協會將繼續組織類似交流活動,幫助企業及時了解中國香港資本市場最新政策動態,推動更多北京優質企業成功赴港上市,實現國際化發展目標。
(編輯 郭之宸)
09:53 | 央行副行長陸磊:支付產業要加快推... |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