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和中國財政學會在北京舉行第三屆財政與國家治理論壇(2018),論壇主題為“財政改革:40年的經驗與新時代再改革”。財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余蔚平出席會議并致辭。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中國財政學會會長樓繼偉出席會議并發表主旨演講。論壇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財政學會副秘書長傅志華主持。
為從學術角度總結提煉我國財政改革的經驗,更好發揮財政的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組織撰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財政邏輯(1978—2018)》一書,在論壇同步發布。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尚希和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兼社長黃書元對新書進行了特別介紹。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高培勇,河北省政協常委、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齊守印等專家出席了論壇并發表專題演講。
財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余蔚平在致辭中指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精神,共同回望財政改革40年歷程,總結經驗,展望未來,意義重大。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財稅體制改革不斷向前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財稅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實現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為經濟社會轉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把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主攻方向,從國家治理的全局和高度來深入開展財政理論和政策研究,為推動新時代財稅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樓繼偉會長作了題為“不忘改革初心,推進財稅改革”的主旨演講。他指出,財政改革走過了極為不平凡的歷程,在困難和挑戰中不斷深化,支撐了中國40年的改革與發展,為奠定中華民族復興之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但長期以來,社會上對一些重大財政問題的認識不盡客觀準確。歷史不能假設。我們必須抱著“對歷史負責、對改革負責”的精神,回歸本源,在當時的歷史場景中科學認識40年財政改革,客觀反映實際情況和問題全貌。樓繼偉會長簡要回顧了40年財政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并提出紀念改革,最好的方式是不斷推動改革,要通過改革強化財政的國家治理功能,切實樹立問題導向,厘清癥結和來龍去脈,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建議,更好地為決策服務。
新書發布環節,劉尚希院長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財政邏輯(1978—2018)》的基本架構和主要觀點,闡明財政的本質在于公共風險治理,成為改革開放的財政邏輯。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撰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財政邏輯(1978—2018)》,從財政視角描繪了波瀾壯闊的40年偉大改革歷程,揭示了改革開放的財政邏輯和經驗。劉尚希指出,應在“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政治、經濟、社會”兩個框架中,認識財政的作用,從經濟、社會、法治和國際等四個維度認識財政改革的40年歷程。財政的本質在于治理公共風險,公共風險的變化成為40年財政改革的邏輯。由科學理性轉變為風險理性,采取治理公共風險的行為主義路徑,推動了財政改革的深入開展。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兼社長黃書元在演講中指出,牽扯社會利益神經的財政始終是改革開放的中心和基礎所在,國家治理中的任何“破”與“立”都與財政改革息息相關,財政政策平衡各方訴求,形成了改革開放的凝聚力、行動力和創造力。
主題演講環節,應邀參加本屆論壇的專家、學者,圍繞40年財政改革、財經熱點以及新書《中國改革開放的財政邏輯(1978—2018)》,進行深入研討,觀點精彩紛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的演講,梳理了宏觀調控的邏輯演變,基于宏觀經濟的現實形勢分析了需求側管理的積極財政政策,再借鑒西方“滯脹”治理的學理思路分析了中國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現實必要性,結合當下強調認識穩中求進,“穩”側重需求管理,“進”側重供給側改革,注重發揮財政政策的供給效應勢在必行。中國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基于中國增長階段轉換,從相關領域歷史峰值相繼出現和需求結構、供給結構、金融結構等相繼調整,揭示了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規律,并提出未來發展需由“爬高山”轉向“填洼地”。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分析了我國財政針對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進行的適應性改革和匹配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的財政治理現代化改革,在此基礎上分基本軌跡、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三個層次分析了財政改革的歷史演進和新時代財政改革的治理邏輯,認為現代財政制度是公共財政的升級版,總結了現代財政制度的公共性、非盈利性、規范性、基礎性和支撐性的特征。河北省政協常委齊守印從公共風險邏輯、國家治理邏輯、制度變遷邏輯、問題導向邏輯、公共經濟邏輯和唯物辯證邏輯等六個邏輯來認識中國財政改革,分析了各種邏輯的內涵和特色,及相對應的推進改革的理論邏輯與考量。
“財政與國家治理論壇”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打造的探討相關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學術交流平臺。第一屆和第二屆論壇分別在2016年11月和2017年12月在北京成功舉行,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深入研討,深化了財政與國家治理關系的認識。
21:51 | 盈康生命:公司業務暫未直接涉及外... |
21:51 | 中汽股份:公司會持續努力提升經營... |
21:51 | 光線傳媒:公司始終關注數字經濟趨... |
21:51 | 樂歌股份:公司暫沒有“騎馬椅”相... |
21:51 | 長盛軸承:公司的自潤滑軸承可以應... |
21:51 | 天華新能: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 |
21:50 | 華測檢測:暫未使用IMU傳感器測試... |
21:50 | 金風科技:公司對外合作情況以公司... |
21:50 | 中信出版:公司持續引進全球優質版... |
21:50 | 北新建材:截至2025年9月10日公司... |
21:50 | 泰勝風能:公司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 |
21:50 | 何氏眼科:公司參與產業投資基金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