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雖債基收益大面積轉正,不過很多業內人士仍認為,短暫回溫并不意味著春天已到,目前債券私募仍在凜冬等待春天。
債基收益轉正
據私募排排網3月12日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2月底,其收錄的1294只有業績記錄的固定收益產品中,1001只實現了非負收益,占比77.3%。相較2017年私募債券產品實現大面積“轉正”。
業內人士認為,債基收益來源以利率債為主。國泰君安(17.36-1.36%)固收分析師覃漢表示,2018年以來短端利率債隨著資金面持續寬松出現顯著下行。截至3月15日,國債1年期、3年期收益率較2017年年底分別下行48個基點和25個基點,國開債1年期、3年期較1月份高點也分別下行49個基點和22個基點。收益率下行,利率債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上升。
談及2018年1月中旬以來的債市回暖,華創證券債券分析師周冠南認為,這輪反彈主要還是資金面階段性寬松和市場情緒回暖造成的。今年春節前,央行通過CRA、定向降準等特殊手段維護流動性;春節過后,央行繼續釋放大量流動性,資金面維持寬松。其次,1月中旬后監管政策趨于平靜,疊加流動性寬松催生了市場的樂觀情緒。另一方面,盡管2月底債基實現大面積收益轉正,機構委外資金態度轉變尚需時間。
等待委外春天
“銀行方面債券投資委外尚在觀望。”北京某百億債券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該私募人士表示,如2017年以來農商行的委外已經交由省聯社統一管理。私募要拿到農商的委外,需先通過省聯社,目前省聯社并無松口的跡象。
記者從多家百億債券私募了解到,去年委外到期未能續作導致多數債券私募管理規模顯著縮水,營銷壓力下產品經理出差宣講的頻率提升。業內人士表示,短期這種情況轉機概率低。
上海銀葉投資合伙人、固定收益部總監黎至峰表示,銀行委外目前尚無明顯轉樂觀的信號。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后,不確定性消除,機構或提升債券投資在委外投資占比。
2017年權益投資收益攀升,賺錢效應顯現,機構委外多有向權益傾斜傾向。記者了解到2018年以來四大行已經提升了資產配置中權益投資配比,部分大型銀行亦然。例如:一家大型銀行的委外資金此前僅小規模參與權益類投資,但2017年獲得了豐厚回報,這家銀行決定加大權益類投資規模。
另一方面,華創證券發布的機構調查報告顯示,44%的銀行機構認為收益率在6.1%至6.5%的委外才更有吸引力。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資管新規將引導部分理財資金回表,銀行表內負債的爭奪將加劇,疊加委外需求的減弱及管理人競爭加劇,銀行在收益率方面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收益預期攀升、接受債券委外的受托機構投資難度提升。
短期票息為王
泓信投資認為,春節之后債市出現比較大的反彈,主要是年初資金偏松,配置資金入場。同時以美債為代表的G7國家國債收益率在過去3個月內快速上升,中美10年期國債息差再次回到100個基點以下,未來如果10年期美債利率還要上行到3.3%-3.5%,那么中國國債的收益率下行空間也比較有限。泓信投資表示目前傾向于上半年票息為王,積極關注二季度之后的交易性機會。
暖流資產CEO程鵬表示,目前看債市沒有通過拐點,年內見到曙光的概率較大,具體時點要看監管的推進情況,在這之前以短久期、低杠桿、票息為王比較穩妥。
藍石資管研究總監趙博文表示,近期仍然需謹慎操作,不可貿然做多。由于資金面寬松,市場做多情緒依然較高,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謹慎。因為機構真的下決心跟風做多的時候,往往意味著所有利多都出來。如果后期監管嚴于預期,則再次被套在所難免。
千為投資執行董事、投資總監表示,本輪流動性寬松持續時間長于預期,市場對“拐點的預期開始有所升溫”,但眼下機構對資金面寬松持續性持有懷疑的態度。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和去杠桿的大背景下,2018年波段操作上保持相對謹慎,整體上采取低杠桿、短久期的策略,維持產品較好的流動性;以精選個券以及信用增強等策略,提高產品整體收益率水平。
21:49 | 怡亞通:第七屆監事會第三十八次會... |
21:49 | 中潤資源:2025年第六次臨時股東會... |
21:49 | 眾生藥業:第八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 |
21:49 | 眾生藥業:第八屆監事會第二十四次... |
21:48 | 寶萊特:第八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會... |
21:48 | 長源電力:第十屆董事會第三十三次... |
21:48 | 東和新材: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六次... |
21:48 | 東和新材: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四次... |
21:48 | 鋒尚文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8 | 鋒尚文化:第四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48 | 海聯訊: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決... |
21:48 | 華工科技: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