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近期,伴隨A股市場企穩回升,私募基金不僅整體業績表現亮眼,分紅力度也顯著提升。據私募排排網梳理的最新數據,7月份,在有業績展示的5017只私募證券基金中,共有197只產品實施分紅,分紅總額達35.39億元。其中,百億元級私募機構表現尤為搶眼,旗下17只產品合計分紅金額為17.91億元,占全市場分紅總額的50.61%,成為當月分紅的絕對主力。
上海暢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寶曉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私募基金積極分紅釋放了三方面積極信號:其一,能夠證明基金盈利的真實性,強化業績可信度。根據監管部門相關要求和行業慣例,私募基金分紅需以累計已實現的盈利為基礎,持續且積極的分紅相當于以現金方式向投資者證明基金在運作中實現了真實收益,而非僅依賴賬面浮盈,從而有效體現管理人創造價值的能力。其二,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并吸引長期資金。相比于累計收益率、年化收益率等指標,普通投資者對實際分紅的感知更為直接。積極分紅的基金更容易吸引和留住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有利于保持資金規模穩定,減少大額申贖對操作的干擾,進而維護業績的持續性,吸引長期資金注入。其三,可平滑凈值波動,優化投資者心理體驗。從行業經驗來看,基金凈值過高時,小幅波動對應的絕對金額較大,容易使投資者感知風險上升,影響投資決策。而分紅在不對年化波動率產生實質影響的同時,能夠降低單位凈值,從而在心理層面降低新投資者的參與門檻。”
深圳市融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FOF基金經理李春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通過兌現收益,展示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也有助于保持策略的有效性與競爭力。
從不同管理規模私募機構的分紅情況來看,7月份,管理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私募機構中,分紅金額冠亞軍均為百億元級私募機構。其中,深圳市日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5只產品合計分紅金額高達14.31億元,位居當月頭部私募機構“分紅王”;九坤投資(北京)有限公司旗下6只產品合計分紅金額約2.93億元,位居第二。管理規模在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的3家私募機構亦表現活躍,杭州潤洲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南嵐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旌安私募基金有限公司依次位列第三名到第五名,分紅金額依次為6027.61萬元、4229.20萬元和4191.13萬元。
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50億元區間的私募機構中,上海紫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2只產品、2.59億元分紅金額領先,海南盛豐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1.52億元分紅金額緊隨其后。該梯隊中,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20億元區間的私募機構,在分紅產品數量和金額上占主導,顯示出較強的分紅意愿與能力。
管理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私募機構中,一久(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3只產品、2.61億元分紅金額拔得頭籌,北京富華資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則以單只產品實現5064.97萬元分紅金額位列第二。該梯隊中,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私募機構較多,反映出小型私募機構在業績兌現和回報投資者方面的積極態勢。
對廣大私募基金投資者和管理人而言,如何在基金投資中提升投資者持有體驗是投資的核心任務。寶曉輝認為,積極分紅對提升投資者體驗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分紅可增強私募基金的現金流動性,緩解投資者的流動性顧慮。多數私募基金設有1年至3年的封閉期或贖回限制,資金流動性較弱,定期分紅可作為“中途現金流補充”,在滿足投資者日常資金需求的同時減輕其對封閉期的擔憂,提升信任感。另一方面,分紅有助于提升收益的確定性,減少凈值波動帶來的“過山車”式體驗。市場波動容易導致賬面盈利難以兌現,尤其在回調階段影響投資者實際收益,而通過分紅將“浮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現金回報,能夠幫助投資者及時落袋為安,減輕對市場波動的焦慮。此外,分紅也是基金經理擇時變現和風控能力的直接體現。只有真正實現盈利并把握退出時機,才能持續實施分紅。從實踐經驗看,具有定期或不定期分紅機制的私募基金,其投資者復購率通常高于傳統產品,這表明分紅策略有助于建立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的互信,顯著提升投資體驗。
14:27 | 總金額不超過1億美元 山高控股擬大... |
14:10 | ?飛驤科技IPO:市占率全球領先 3... |
14:10 | 離岸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匯率盤中升破... |
14:09 | 南京蔚來能源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至... |
14:09 | 零跑汽車公布盲區監測專利 |
13:56 | 奇瑞公布汽車用自動浮水專利 |
13:56 | 中國信達在蘇州成立新投資公司 |
13:56 | 富力地產在廣州成立投資咨詢公司 |
13:55 | 太原航空集團成立新能源和供應鏈公... |
13:55 | 廣汽集團公布輪足機器人新專利 |
13:53 | 能輝科技在貴州成立智電科技公司 |
13:52 | 寧德時代入股愛行智慧出行公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