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4月30日,深市已有21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度報告,其中有1611家推出現金分紅方案,占比76.53%。同時,進行高送轉的公司數量明顯下降,從2015年的256家下降到2016年147家,2017年度進一步下降到48家。
在深交所持續加強制度建設,強化信披監管,多措施多渠道積極引導推動下,深市上市公司“修內功,強分紅”取得了積極成效。
逾七成公司分紅
自2006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推出了一系列分紅政策,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分紅。與此同時,為落實相關政策要求,深交所在《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中設立專門條款,規范和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行為,強化上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意識,推動上市公司“修內功,強分紅”。從2011年起,深市分紅公司數占比維持在70%以上,平均現金分紅率維持在35%以上,分紅總額逐年穩步上升。
在這期間,深市涌現了一批長期持續進行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據統計,萬科自1991年上市以來每年均進行現金分紅,累計分紅金額412.10億元,占其累計實現凈利潤比例為25.48%;美的集團已累計分紅達404億元,遠遠超過其累計融資金額96億元;深赤灣已連續16年現金分紅率超過50%。可以看出,來自不同行業不同板塊的深市上市公司通過積極分紅,讓廣大投資者分享到它們在資本市場不斷做優做強的豐厚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深市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意愿總體積極,但兩極分化現象不容忽視。其中,存在少數上市公司長年不分紅。究其原因,有部分上市公司因業績較差、現金流緊張、持續經營能力不佳而無法分紅,也有個別上市公司有能力卻長年不分紅,令投資者未得到有效回報。
為此,深交所進一步強化了上市公司分紅督導工作,尤其加強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信息披露要求。今年以來,深交所先后要求104家多年未分紅的上市公司充分披露原因,維護投資者的知情權,并向長年不分紅也不充分披露原因、不分紅但推出高送轉方案的22家上市公司發出了問詢函、關注函,要求圍繞公司所處發展階段、行業特點、資金需求狀況等說明具體原因,并審視合理性,推動公司高度重視現金分紅的信息披露工作,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切實回報投資者。
一司一策分門別類
《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當年可供分配利潤在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應按公司章程約定或按持股比例分配。然而,不同公司實際情況有別對深交所分紅督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深交所積極應對,采取“一司一策,分門別類”的措施。上述104家多年未分紅公司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一是雖合并未分配利潤為正,但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不具備分紅法定條件。在上述104家公司中,有44家公司屬于此類。
針對這類公司,深交所督促其充分論證下屬重要的盈利子公司向上市公司進行分紅的可能性,以解決母公司未分配利潤長期為負的情形,使得母公司逐漸滿足分紅條件。中國天楹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國天楹已連續十多年未分紅,在相關督促下,盡管公司因2017年末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而仍無法進行分紅,但是,公司2017年度母公司實現投資收益1.61億元,主要來源子公司對母公司的利潤分回,為盡快填平母公司未分配虧損從而達到分紅的法定條件做出了努力。
二是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正,但合并未分配利潤為負,具備分紅法定條件。前述104家上市公司中有23家母公司屬于此類。這類公司是符合具備分紅法定條件,但超額分配易導致“分爆”公司。因為利潤分配是從母公司主體對其股東進行分配的角度看。母公司可以分配,但如果合并報表出現大額未彌補虧損的,仍進行利潤分配,也不利于上市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
對此,深交所則督促上市公司積極改善子公司經營狀況,引導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平臺改善整體經營狀況,以對投資者合理分配。金路集團2015年及以前合并報表未分配利潤持續為負,此前已連續9年未分紅。隨著公司盈利能力持續增強,2017年末合并報表未分配利潤余額突破1億,具備較好的分紅基礎,公司2017年度即推出每10股分紅0.4元的現金分紅方案,相比以前年度有了較大的改善。
三是其他具備分紅條件因各種原因未分紅。對于這類公司,深交所則結合具體情況,一家一家予以督導,督促其充分披露不分紅的具體原因,情形嚴重的要求其應召開投資者說明會,采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促使“鐵公雞”拔毛。其中,對盈利能力確實較差、所產生利潤主要來源于非經常性損益等的公司,深交所督促其嚴格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關系管理,并要求其在條件改善時應立即實施分紅;對其中盈利能力和資金狀況相對較好的,要求其應履行上市公司義務,積極實施現金分紅。在深交所的督促下,部分長期未分紅上市公司推出了2017年度現金分紅方案。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投資者獲得回報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育投資者長期投資理念、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的重要途徑。深交所將不斷推動和規范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通過市場傳導機制,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實現上市公司、投資者及市場各方共贏。同時秉承監管與服務并重的原則,對因業績不佳、資金緊張等原因無能力分紅的上市公司主動做好服務,推動公司加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幫助公司借力資本市場走出階段性經營困境,恢復造血能力,促進深市多層次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23:45 | 鈷價持續上行 年內漲幅已超60% |
23:45 | 萬科再獲深鐵集團20.64億元借款 |
23:45 | 物業上市公司高管密集變動 |
23:45 | 多重因素博弈 碳酸鋰產業鏈供需格... |
23:45 | 專訪星圖維天信高級副總裁馬志學:... |
23:45 | 科技、通信行業頭部企業加碼AIDC建... |
23:45 | 靈巧手產業鏈A股公司瞄準方向積極... |
23:45 | 聚合智能融合發展成新能源產業壯大... |
23:45 | 多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切入具身智... |
23:44 | 多家銀行著力優化線上動賬服務 |
23:44 | 月內87只公募基金恢復大額申購 |
23:44 | 42只公募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超1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