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毛藝融)“加深投融交流”是高成長產業債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同時服務于產業債發展及債券市場信用分層建設的重要嘗試,高成長產業債機制以引導市場主體踐行“信用即收益”理念為特征。
上交所鼓勵發行人通過加強信息披露、促進投融交流來增強被市場主體認知的程度,減小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近期,上交所以搭建平臺組織集中路演形式,助力高成長產業債投融雙方暢通交流。
增強投融雙方開放性
近日,上交所邀請高成長產業債發行人開展現場集中路演。15家發行人、30家投資機構以及多家證券公司、評級機構參加活動。
此次活動主題為“促進投融交流加深投融互信”。現場包括廣西物流、濟南產發、寧夏電力、山東宏河、山東宏橋、海南華鐵在內的6家發行人作路演發言,投資者代表介紹投資機構對高成長產業債的獲得感與意見建議,所有與會發行人與投資機構積極交流互動。
路演發言過程中,有發行人提及:“非常感謝高成長產業債機制,自發行高成長產業債以來,其與眾多投資機構進行溝通交流,進一步展示了公司的戰略規劃、業務優勢和發展前景,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投資者互動環節,券商自營、券商資管、公募基金、信托、私募基金等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分別從行業、主營收入、項目投資、融資結構、股權變動等多方面進行提問,拓寬與償債能力相關的關注維度。
強調“信用即收益”
高成長產業債是圍繞更豐富、可靠的信息披露,明確的投資者保護約定,更暢通的投融雙方交流,交易一二級聯動多項要點聯合開展的工作機制,服務于希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壓力的產業企業。
上交所作為搭建該機制的平臺,希望引導發行人通過落實以上要點,建立更透明、誠信的發行人形象,使發行人、投資者均從中獲益。
上交所債券業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集中路演活動作為重要的投融對接方式,覆蓋面廣、相對更加高效,可以較快地拉近發行人、投資者之間的距離,所以我們有意愿去組織這樣的活動,發揮橋梁作用。”
高成長產業債踐行“信用即收益”理念。上交所債券業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為:“發行人可以通過及時、針對性的信息披露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生產經營的信心;對于負面事項,發行人通過公開信披明確應對舉措,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體現責任擔當,減少損失。投融雙方對接交流可以幫助發行人了解投資者信息披露需求,或設置哪些投資者保護條款,促進雙方達成互利共贏。”
高成長產業債工作機制的推出,是為了應對部分產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希望解決“企業情況難看清、債券入庫難、合理定價難、交易流動性差”的難題,從而將融資端獲取合理融資與財富管理端增厚收益的需求更好結合起來。
高成長產業債機制對于發行人來說,既是機遇也是約束。一方面,發行人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被投資者看到,另一方面,發行人有義務保證真實、及時、合規的信息披露、對募集說明書等契約文件中主動作出的承諾切實履行。
參加集中路演的一名發行人副總經理向記者反饋,“高成長產業債的推進發展必然是難的,但它的推進是有意義的。我們希望更多的投資者認識公司、愿意來買公司的債券,希望和投資者達成雙贏”。
投資者代表也在上臺發言中提及:“高成長產業債是國內高收益固定類資產稀缺背景下管理人高度重視的一類資產,為公司挖掘產業債投資收益提供了便利。作為投資機構,希望看到產業類發行人對行業發展與自身經營情況進行更充分披露,包括豐富披露內容、提高頻率頻率、增強披露針對性等,也希望更多發行人能盡可能賦予投資者調研的權利。”
打造投融互信的市場環境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上交所累計已有63只高成長產業債完成發行,金額達419.05億元,涉及43家產業發行人。此前,上交所提出,要力爭年底高成長產業債發行規模達到百只。
高成長產業債希望助力營造一個投融互信的市場環境,對于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來說這既面臨著機遇也承擔著責任。對于發行人來說,要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與投資者權益保護承諾,在資本市場樹立誠信形象,穩定市場預期,拓寬融資渠道。對于投資者來說,要完善風險定價策略,應對投資標的與債券信息的擴容,挖掘投資收益。
上交所債券業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以高成長產業債為契機,提升市場各方對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債券市場功能。
(編輯 郭之宸)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23:35 | 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長坡厚雪”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