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电影,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999色成人,日韩精品资源

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證券要聞 > 正文

資本市場深化投融資改革步履不停

2025-09-01 23:49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吳曉璐

    近日,證監會召開“十五五”資本市場規劃專家學者座談會。證監會主席吳清提出,持續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加快推進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斷增強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積極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

    投資和融資是資本市場的一體兩面。自去年新“國九條”出臺以來,資本市場加快推進投融資綜合改革,一系列舉措落地,破解制約市場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投融資功能相協調,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快推進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有助于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通過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能增強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

    融資端提升科創包容性

    資本市場是直接融資的“主陣地”。近年來,融資端改革聚焦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領域。從去年的“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到今年的科創板“1+6”改革舉措出臺、股債聯動強化、科創債ETF推出等,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改革只有進行時。證監會2025年年中工作會議提出,深化改革激發多層次市場活力。推動科創板改革舉措落地,推出深化創業板改革的一攬子舉措,持續推進債券、期貨產品和服務創新。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下一步,融資端改革需聚焦“精準滴灌”,強化對科技創新的全生命周期支持體系。首先,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創業板、北交所差異化定位,形成“初創企業—專精特新—硬科技龍頭”的遞進式培育機制;其次,創新融資工具,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保險等產品,破解科技企業輕資產、高風險的融資瓶頸;最后,強化并購重組功能,通過“并購六條”盤活存量資源,助力產業鏈整合與技術協同。

    蘆哲認為,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作用。一是要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優先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上市,完善科技型企業精準識別機制,提升制度包容性。二是優化發行承銷制度,如試點調整新股定價高價剔除比例,完善市值配售安排等。三是建立健全“硬科技”企業股債融資、并購重組“綠色通道”,提高再融資審核效率,支持研發投入。四是更大力度支持并購重組,適當提高估值包容性,豐富支付工具。五是完善股權激勵制度,提高激勵精準性。六是完善交易機制,防范市場風險。

    投資端改革“雙向發力”

    沒有健康的投資端,融資端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投資端改革是推動資本市場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的重要環節。

    去年以來,證監會一手抓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鼓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嚴打財務造假,通過分紅回購強化投資者回報;一手抓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全面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提高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推動建立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從資產端、資金端固本培元。

    在蘆哲看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督促基金公司端正經營理念,提升投研和服務能力,創設更多滿足投資者需求的產品,優化產品注冊,推動指數化產品創新,降低綜合費率;另一方面,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提高對中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監管包容性,落實長周期考核,打通保險資金等入市障礙,引導養老保障體系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此外,還需持續改善資本市場生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完善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配套制度,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田利輝表示,下一步投資端改革需“雙向發力”。在資金端,應推動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推動長期資金突破短期業績壓力,將權益投資比例提升至合理水平;深化公募基金改革,從“重規模”轉向“重回報”,培育“耐心資本”。在資產端,需夯實上市公司質量基礎。一是強化財務造假綜合懲防,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二是落實市值管理指引,通過分紅、回購增強股東回報;三是完善并購重組機制,推動優質資產整合。

    推進全方位制度型開放

    高水平開放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資本市場持續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優化基金互認安排,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支持企業境外上市,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等,以開放促改革。

    今年以來,在“科技敘事”邏輯下,中國股票對外資吸引力增強。據國家外匯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

    “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意愿增強,反映我國資本市場‘磁吸效應’增強。”田利輝表示,下一步需從三方面進一步增強對外資吸引力:一是制度接軌國際,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優化交易結算、信息披露規則,降低外資合規成本;二是豐富投資標的,加快推出ESG指數、碳排放權衍生品等,滿足外資多元化需求;三是強化投資者保護,完善跨境監管協作機制,提升外資“安全感”。

    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是外資參與國內資本市場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來,相關機制持續優化,可參與投資品種豐富,QFII/RQFII機構數量增多。據證監會最新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合格境外投資者數量達到900家,年內新增40家。

    據公開信息,今年10月9日起,合格境外投資者將被允許參與場內ETF期權交易,屆時合格境外投資者可參與交易的境內期貨期權品種總數將達到100種。證監會表示,后續,還將出臺更多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的改革舉措,有力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在深化制度型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結合境外機構的普遍反饋和訴求,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證券服務部總監鐘詠苓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建議,首先,進一步簡化合格境外投資者的入市開戶流程,提升合格境外投資者入市效率。其次,進一步構建外資托管行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務能力,期待向外資銀行進一步開放合格境外投資者商品期貨保證金存管銀行資格以及第三方存管銀行資格,幫助投資者更高效地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最后,對于合格境外投資者配置中國金融資產的相關配套政策方面,可結合境外機構的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例如,明確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商品期貨方面的稅收政策;探索為QFII/RQFII提供更多精細化風險管理工具,為資金管理和外匯業務提供更多便利等。

    談及如何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蘆哲認為,需要繼續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在市場開放方面,進一步優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擴大滬深港通標的范圍,拓展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渠道,擴大期貨市場開放。在機構開放方面,支持更多外資機構來華投資展業,支持內地機構走出去開展跨境業務。在產品開發方面,支持推出更多跨境ETF產品,拓展存托憑證互聯互通,優化基金互認安排。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壶关县| 奈曼旗| 万源市| 高安市| 泾川县| 洛浦县| 韶山市| 乐亭县| 乌海市| 利津县| 榆林市| 七台河市| 许昌市| 金川县| 桂林市| 柞水县| 澜沧| 承德县| 鹿邑县| 重庆市| 涪陵区| 乳源| 深水埗区| 康乐县| 怀宁县| 柯坪县| 威海市| 南溪县| 恩平市| 朝阳县| 汶川县| 泽州县| 航空| 福清市| 远安县| 德清县| 临猗县| 阜阳市| 阿图什市|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