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王泊在科創板邁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會上表示,“對上交所以及科創板而言,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提升支持科技創新的能級,充分發揮交易所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是科創板的重要使命。”
為此,科創板精心構建了五套上市標準,其中第二套至第五套均未對凈利潤設置門檻,為未盈利企業搭建起“多元上市路徑”。這一富有前瞻性與包容性的制度設計,猶如為懷揣創新夢想的企業架起通往資本市場的金色橋梁。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54家未盈利企業受益于這四類富有“包容度”的上市條件,合計IPO募資超2000億元,實現了研發實力向經營業績和產業價值的有效轉化,一批批手握“硬核技術”的“鏈主型”龍頭企業脫穎而出,加速創造行業“Deep Seek時刻”
四類上市標準“因材施教”
精準覆蓋各類未盈利企業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科創板第一套上市標準以外,其余四類均未設置“盈利門檻”。取而代之的是,第二套至第四套分別設置“營收規模+研發強度”“營收規模+現金流”“營收規模+市值”的考核要求,相對應地,充分覆蓋了具備“研發攻堅”“建立穩定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高”特點的“硬科技”企業。
此外,第五套標準則不設置業績要求,但也更考驗“硬實力”,核心考核條件是“市值+階段性研發成果”,適用于尚未商業化但技術領先、市場前景明確的創新企業。
得益于此,在過往六年間,無論是半導體、AI企業、機器人企業,還是創新藥企業,只要“實力過硬”,都能找到匹配的上市路徑。
數據顯示,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百濟神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濟神州”)等19家公司通過“營收規模+研發強度”的第二套標準上市,上市后亦保持領先行業的研發強度,如百濟神州以72.78億元高居A股藥企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榜首,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高達到42%。
同時,四川百利天恒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利天恒”)、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則適用“營收規模+市值”的第四套標準上市,相關企業上市后商業化實力穩步提升,截至目前平均市值已達到375億元,是上市時30億元市值門檻的超10倍。
此外,另有17家公司采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覆蓋創新藥、疫苗產品和高端醫療器械企業,均已實現自研藥品/疫苗上市或產品上市申請已獲受理。
不止于“摘U”縮虧
更成就多個“DeepSeek時刻”
54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業績持續改善,其中四成企業已實現盈利“摘U”。
數據顯示,2024年度,54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45億元,同比增長24%,26家公司營收超過10億元;合計凈虧損136億元,同比縮虧36%。22家公司上市后首次實現盈利并“摘U”;拉長時間維度看,山東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拓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荊科技”)從上市前的連續多年虧損到2024年凈利潤分別突破1億元和6億元。2025年上半年,相關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99億元,同比增長8%;合計凈虧損15億元,同比縮虧70%。
科技型龍頭企業更憑借創新實力與產業價值脫穎而出,成就了一個又一個“DeepSeek時刻”,印證著厚積薄發的成長規律。
例如,創新藥領域,百濟神州的腫瘤治療新藥澤布替尼以超百億元的半年度銷售額,成為當之無愧的明星單品;百利天恒自主研發了全球首個完成Ⅲ期研究的雙抗ADC藥物iza-bren,其海外授權交易一度創造國產紀錄,推動我國創新藥邁向“領跑”陣營。
再比如,半導體領域,中芯國際發揮“鏈主”引領作用、創造規模化應用場景,上游上海硅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材料、拓荊科技等設備企業相繼打破國外壟斷,下游以寒武紀為代表的芯片設計企業持續攻堅AI高性能算力芯片開發,在鏈群式的創新共振下,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顯著提升。
政策乘數效應加力釋放
未盈利企業喜迎“及時雨”
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是市場關心的重點領域,也是未盈利企業群體的代表。這批企業正在快速步入研發成果兌現、邁向商業化發展的新階段。
記者梳理發現,相關公司已推動46款藥品/疫苗獲批上市,“全球新”成果不斷涌現。第五套公司累計已在國內推出20款1類新藥(即境內外均未上市的創新藥)。2025年7月份,迪哲(江蘇)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舒沃替尼通過優先審評程序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成為目前全球首個且唯一在美獲批的EGFR Exon20ins NSCLC國創新藥。
今年科創板加力推出“1+6”政策體系,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專門搭建“科創成長層”,重啟第五套上市標準,將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納入包容范疇。
市場人士表示,科創成長層通過“入層—培育—出層”閉環,將未盈利企業集中管理,并輔以差異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適當性門檻,在支持科技創新與防控市場風險之間實現了新的平衡。
市場數據則以實打實的表現,直觀印證了政策的積極成效。自科創板“1+6”政策發布以來,科創板新增受理15家企業IPO申請,其中4家為未盈利企業,1家適用第五套標準。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32家進入科創成長層的存量企業繼續展現良好發展動能,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8%,凈利潤大幅減虧71億元。
實踐證明,對未盈利硬科技企業而言,暫時的“不盈利”不是企業成長的阻礙,而是證明企業正處在蓄力沖刺的關鍵階段。科創板正在通過制度創新、資本賦能、服務優化,助力更多這樣的硬科技企業完成從“實驗室”到“大市場”的跨越,為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源源不斷的資本動能。
(編輯 張昕)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23:35 | 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長坡厚雪”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