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持續加碼智能汽車業務的華為近日再出重磅消息。在深圳舉行的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新戰略會上,華為智選車首款轎車智界S7正式開啟預售,預售價格25.8萬元起。
“現在車市太卷了,公司內部為這款車型的定價吵得不可開交。經過多次測算,最后發現四個版本的定價都是虧錢的。”發布會現場,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直言,智界S7的高性能令其定價策略一度僵持不下,只能期待后期銷量上來之后逐步降低成本,實現扭虧為盈。
此外,談及目前與合作伙伴的銷量現狀,余承東透露,華為智選車模式共有4個汽車合作伙伴,分別為賽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截至目前,問界M5累計交付超12萬輛,問界M7大定破8.7萬輛,問界M9預訂量超3萬輛。“我們正在全力以赴提升產能,希望大家耐心等待,因為訂單量比之前預期量高出太多”。
華為智選首款轎車對標特斯拉ModelS
華為BG方面人士向記者介紹,智界S7是華為智選車業務首款轎車,與奇瑞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在多個參數上對標甚至超越了特斯拉旗下的ModelS。”
事實也的確如此,整場發布會余承東幾乎全程與特斯拉的Model3、ModelS進行性能數據對比,還提及了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
功能配置方面,智界S7定位C級轎車,車身長度約為5米,軸距2.95米,風阻系數低至0.203。新車基于奇瑞E0X高端智能電動平臺打造,和奇瑞星途品牌星紀元車型出自同一平臺。續航方面,智界S7采用800V高壓充電平臺,續航超過800km。
作為華為智選車業務首款轎車,智界S7被華為寄予厚望。新車使用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打造的全新平臺生產,相比目前正火的問界新款M7,智界S7在智能化上更進一步。鴻蒙4.0座艙具備了更高效的跨設備流轉能力,支持多屏同享功能。同時,智界S7的智能座艙系統引入盤古大模型,華為小藝語音助手進一步提升人機交互體驗。AI生成大模型上車也將成為智能汽車競爭的下一主戰場。
當前在20萬元-30萬元的價格區間,新能源車型競爭早已藍海轉紅。對于新興的電動汽車品牌而言,如何通過規模上量來降低成本成為關鍵議題,智界S7自然也不例外。記者注意到,早先舊款問界M7銷量一度徘徊不前。今年8月份,AITO問界交付新車5018輛,同月一眾新勢力銷量均實現過萬。
然而,隨著華為Mate60手機的熱銷,以及華為斥資5億元對問界M7進行改款,新M7銷量如黑馬般一路高歌猛進。“余承東所稱的規?;蚍ㄊ怯雄E可循的,華為的品牌勢能非常強大,智界S7銷量值得期待。”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創新聯盟調研員高超表示。
華為智選車模式更名鴻蒙智行
一直以來,華為強調自己不造車,而是幫助中國品牌車企造好車,以零部件模式、HI模式(解決方案模式)、智選車三種模式切入汽車賽道。其中,HI模式下,華為與北汽藍谷推出極狐阿爾法,與長安汽車和寧德時代推出了阿維塔11;與賽力斯、奇瑞合作的問界、智界則是智選車模式的代表。
本次發布會上,華為推出了智選車業務的統一生態聯盟,該生態包含問界、智界,以及智選車業務未來將推出的其他品牌,智選車業務也以鴻蒙智行的名字亮相。不久前,鴻蒙智行就已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開啟賬號。記者查閱鴻蒙智行的抖音頁面顯示,其團隊成員為AITO汽車和智界汽車,簡介為鴻蒙智能汽車技術生態聯盟。
問及設置生態聯盟原因,余承東表示,華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戰略升級,旨在利用華為過去30多年在ICT領域的智能汽車增量零部件產品、技術解決方案以及華為終端過去10多年消費者業務積累的質量管控、銷售服務、品牌營銷等經驗,和汽車品牌進行深度合作,在生態聯盟中統一拉通、快速復制。
“我們生態聯盟絕對不是代工模式,不是放點智能化的東西進去再幫它營銷,而是聯合開發。”余承東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賽力斯是與華為合作最早、受益最大的廠商。
記者還從華為處了解,智選車模式下,華為正與江淮汽車、北汽藍谷等汽車制造商進行合作,合作產品將側重不同車型的布局。此外,華為和長安汽車合作的阿維塔12已于本月上市,問界M9新車將在12月份發布。
(編輯 張明富)
09:58 | 長城證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 |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