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殷高峰
從今年2月份開始,面板價格開始反彈并持續上漲。根據Witsview的8月下旬報價,各尺寸面板價格,已經從底部上漲超過40%。而隨著面板價格的反彈,面板類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也開始逐漸修復。
“根據面板市場三季度預測價格走勢,下半年相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繼續提高。”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行業是否迎來全面復蘇還有待觀察。
面板行業業績逐漸修復
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以TV面板為代表的大尺寸面板供需發生變化,面板價格就此開始從高點進入回調周期,直到2022年10月,各尺寸電視面板價格才開始止跌。
“面板是強周期行業,去年,隨著面板價格跌破現金成本,三星、松下等日韓大廠陸續退出LCD產能,國產LCD廠商也放緩新產線投放,控制產能,疊加今年以來需求端的逐漸釋放,面板價格開始反彈,整個行業也開始呈現復蘇態勢。”西安工程大學產業發展和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王鐵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整個產業鏈都在去庫存,今年上半年,電視、顯示器、筆記本、平板的渠道庫存都在極度低庫存狀態。同時,受宏觀環境影響,全球TV終端消費需求逐步復蘇,面板廠商經營策略轉向按需生產,加之需求側整機廠商抄底備貨需求走強,TV面板價格開始持續回暖。
根據集邦咨詢調查顯示,今年電視面板價格于2月開始起漲后,截至今年8月份,仍呈上漲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也開始修復。
彩虹股份8月31日發布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39億元,同比增加17.01%;歸母凈利潤虧損2.7億元,上年同期則為虧損11.44億元,同時,相比今年一季度4.6億元的虧損,大幅減虧。
事實上,不僅僅是彩虹股份,面板類上市公司的業績都在開始修復。比如TCL科技在其半年報中稱,其半導體顯示業務的凈利潤環比一季度減虧21.5億元。
根據Wind數據,36家面板類上市公司中,今年上半年的總體主營業務增長為-8.42%,凈利潤增長率為-18.05%,相比一季度主營業務-14.71%增長率和-45.09%凈利潤增長率,業績明顯修復。
行業升級換代加速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輪面板價格回升主因不是下游需求增加推動,而主要是由于面板企業主動減產導致市場供應量短缺而造成價格提升,因此對后期面板價格能否維持高位仍有疑慮。”屈放分析稱。
集邦咨詢在其報告中也表示,目前電視面板市場供需已不完全反映真實的狀況,絕大部分是依賴面板廠過去一年謹慎控制產能的結果,故下半年仍需重點關注面板廠稼動率以及終端銷售的變化。
TCL科技在半年報中指出,上半年,全球顯示終端需求依然低迷,但季度環比已有改善。展望下半年,終端需求受季節性影響有望迎來回升,在合理的商業回報訴求下形成的按需生產行業新態勢,將促進行業供需均衡發展和庫存健康,目前大尺寸顯示產品價格維持上漲,中尺寸部分產品價格已開始觸底回升,小尺寸產品價格企穩。
“從行業整體來看,行業是否迎來全面復蘇還有待觀察。但對于面板行業來說,產業的升級已經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并在不斷加速。”屈放分析稱,面板行業近幾年已處于更新換代的階段,海外廠家紛紛減產、停產LED和LCD,而轉向OLED領域。而目前LED產能基本由國內企業生產,雖然短期仍有利潤,但相比更先進的OLED,技術上缺乏競爭力。當然國內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紛紛加速相關布局,如京東方在ANOLED的全球市場份額已達到18.4%,而TCL的印刷OLED也將在2024年投產。
彩虹股份也表示,我國新型顯示面板產線投資熱潮基本接近尾聲,未來產業鏈基礎原材料的國產化將成為行業持續投資的新動能、發展的新引擎。其中,基板玻璃作為國產化率最低的關鍵原材料,國產化市場空間巨大。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溢流法大噸位、高世代(G8.5+)液晶基板玻璃產品已批量進入市場,產品品質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當前,顯示新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對于面板企業來說,要通過技術、產品結構等方面的創新,減弱行業的周期性影響,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屈放分析稱。
(編輯 袁元)
09:58 | 長城證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 |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