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自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方案實施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呈現競爭加劇、機構差異化發展的態勢。同時,四季度以來多只新發基金產品呈現明顯差異化。
多位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新發基金的差異化特征,一方面體現了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成效,另一方面也展現出機構間的差異化競爭趨勢。
公募機構積極響應基金費率改革,不僅下調了已運行基金產品費率,也將新發產品費率與業績進行了綁定。例如,11月份的新發基金——銀華惠享三年定期開放混合采用了“浮動費率”,即當收益不達預期時,費率向下浮動;當收益超預期時,費率向上浮動。
銀華基金相關人士表示,該產品費率設計有利于實現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一致性,為客戶創造更多收益。
此外,近期新發基金——中歐時代共贏混合發起式基金的管理費則選擇了與持有時間掛鉤,持有時間越長,管理費越低。中歐基金相關人士介紹,產品根據持有人持有基金份額時間的不同,設置了A1類、A2類、A3類三類基金份額,對應每年的管理費率分別為1.2%、0.8%和0.6%。“當持有人持有份額滿三年后,年管理費率相當于直接減半。”
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費率改革一定程度上通過管理費給投資者讓利,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同時還能降低投資者頻繁申贖等非理性操作,從而提升持有體驗。“但同時也要看到,管理費的降低也加劇了行業競爭,且延伸至券商等銷售渠道。”
中信建投基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費率改革進一步影響了券商和基金公司等整體業務收入。“可以預期,公募基金行業競爭將更加白熱化,行業頭部效應愈發明顯。對于中小型基金公司來說,未來更應該考慮差異化經營,根據自身優勢和股東資源,開展差異化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份以來,新基金發行有所降溫。Wind資訊數據顯示,按照認購起始日計算,8月份以來新基金發行數量在逐月下降;8月份、9月份、10月份的基金發行數量分別為111只、99只、71只,11月份以來僅有21只開啟認購。但從目前正在發行的產品來看,數量多達103只,其中純債基金有36只,ETF產品有25只。
從機構上報情況來看,8月份以來上報基金數量超過20只的基金公司,包括富國基金、博時基金、易方達、華夏基金和國泰基金等;上報產品數量在10只至20只的有12家基金公司,包括嘉實基金、華泰柏瑞、廣發基金、銀華基金、大成基金和中歐基金等。
17:27 | 金楊股份: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司... |
17:27 | 金字火腿:公司在保持主業穩定經營... |
17:27 | 聚膠股份:公司持續推動全球產能布... |
17:27 | 凱發電氣: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司... |
17:27 | 科瑞技術:連續6年堅持現金分紅 |
17:27 | 科新機電:截至2025年7月10日股東... |
17:27 | 梅安森:公司計劃打造地下空間無人... |
17:27 | 梅安森:公司是礦鴻OSV生態合作伙... |
17:26 | 梅安森:公司主要聚焦礦山安全智能... |
17:26 | 明德生物: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HB1... |
17:26 | 南天信息:公司無重組的意向和計劃 |
17:26 | 賽升藥業:公司將在達到業績預告披...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