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前,上海證券報的獨家報道《深圳斥資數百億馳援上市公司》震動市場,有關部門很快發聲支持,各地政府、各方機構迅速行動,掀起一場“紓困民企”的行動。
兩個月過去了,部分公司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環境改善了沒有?這場馳援行動效果如何?
近期,上海證券報記者前往深圳,對實施馳援計劃的國資平臺、接受馳援的上市公司,以及陸續加入馳援隊伍的機構代表進行了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在深圳國資馳援下,深圳上市民企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得到一定程度控制,33家深圳本地民企贏得了進一步化解流動性困局的寶貴時間。不過,現在遠沒有到“松一口氣”的時候。
浴火方能重生。經歷了一輪股權質押危機后,一些深圳上市民企開始反思戰略,調整業務布局,改善流動性。深圳也已將民企支持力度從數百億升級至“四個千億”。民營企業家坦言,感受到了政策的“春風拂面”。市場也在期待,民企的積極自救,與深圳支持民營企業、服務民營企業、尊重民營企業的“春風”,能夠發生令人欣喜的化學反應。
平倉風險緩解但企業仍喊“渴”
“差不多是從5、6月份開始,不斷有深圳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進入警戒線或平倉線,企業家們四處籌錢,寢食難安,有的為了拖延時間甚至借故停牌,一些聽到風聲的銀行停了或要停相關企業的貸款,大股東流動性困難很快演變成上市公司流動性風險。”一位監管層人士如此向記者講述政府不得不出手的原因,如果大批上市公司陷入股票質押危機,將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穩定發展造成破壞。
彼時的深圳,281家上市公司中,有198家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質押所持股票,其中,72家公司至少有1筆質押股權觸及平倉線,28家公司至少有1筆質押股權觸及警戒線,情況非常危急。
“深圳的資本圈都在傳我們公司沒錢了,其實是董事長需要不停地補充質押物而到處借錢,結果銀行一哄而上要公司提前還款,有時候一天有七八名銀行工作人員來辦公室‘堵’我們。一家愿意給公司提供短期借款的小貸公司看到這樣的情景,借款利息直接從月息3分漲到5分。”位于深圳科技園的某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回憶起這幾個月的經歷,仍心有余悸。
面對這樣的情況,深圳方面“快刀斬亂麻”,先安排了100億元資金,承接那些進入平倉線的質押股權;同時拿出50億元,吸引社會資本一起設立股權投資專項基金,收購面臨平倉風險的上市公司股票。
紓困很快初見成效。10月份以來,已有33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收到紓困資金,贖回了瀕臨被平倉的質押股票。“還有20多家在辦理相關手續,也會陸續發布相關公告。”有接近深圳國資的人士透露。
深圳國資通過受讓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質押股權,為上市公司贏得了進一步化解流動性困局的寶貴時間,但企業家們稱,還遠沒有到“松一口氣”的時候。
“我們已經收到高新投和中小擔兩筆紓困專項貸款,把兩筆進入警戒線的質押股份置換到深圳國資旗下,算是暫時安全了。但是,這兩筆股權僅占質押股份的25%左右,剩余股份仍存在被平倉的風險。”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如是說。不過,跟兩個月前記者見他時相比,他的狀態明顯輕松了很多。
據了解,由于需要紓困的民企太多,深圳國資“債權融資式”紓困,并不是為企業一次性解決股權質押問題,而是在滿足條件的企業中,受讓其進入平倉線的那一筆或幾筆質押股權。這也使得獲馳援的企業,風險只是得到暫時緩解,并非真正排了“雷”。
“‘股權收購式’紓困相對更能解決問題,但涉及吸引社會資本共同設立專項基金,流程會相對較長。而且,不像債權紓困‘救急不救窮’,‘股權收購式’紓困更聚焦優質上市公司,盡調會更細致。”鐵漢生態董事長劉水對記者表示。調研過程中,他頻頻看手機,顯得有些心神不寧,公司董秘后來告訴我們,他們正在等待深圳國資的盡調結果。12月20日,鐵漢生態宣布了獲深圳國資馳援的消息。
目前深圳國資運作平臺深投控已聯合建信信托、鯤鵬資本、國信證券、中信證券發起設立了兩個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共計170億元,相關基金目前已經在運作中。
蝴蝶效應顯現社會資本入場
除深圳市政府外,越來越多社會資本也參與到對深圳民企的紓困隊伍中來。
11月22日,平安證券整合自有資金以及平安集團旗下銀行、保險、資管等內外部資金,成立了一個總規模200億元的紓困資管計劃,擬篩選適合的標的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等方式進行投資。
“我們也準備跟鯤鵬資本等機構發起設立一個紓困基金,投資那些有產品、有市場、有發展前景,僅僅因為特殊原因而暫時面臨流動性困難的民營企業。”在深圳福田區諾德中心,擁有17年投資管理經驗的創投機構基石資本的董事長張維對記者表示。
鑫根資本也覺得危中有機,并付諸行動:鑫根資本正與鯤鵬資本等金融投資機構共同發起設立“粵港澳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馳援母基金”,首期規模為100億元,將重點馳援新材料、新能源、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生命科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類公司。
至此,深圳已形成國資、券商、保險、私募基金多方參與的民企紓困格局。
“這要感謝媒體的力量,對于紓困上市民企,深圳原本想‘只做不說’,沒想到經上海證券報報道后引起如此巨大的連鎖反應。”長城證券總裁何偉說。
“這兩個月,好幾家機構來我們公司做盡調,和我們討論了包括收購實際控制人股權、入股上市公司子公司等在內的多種紓困方案,中信銀行也加大了對我們的信貸支持力度。”得潤電子董秘王少華告訴記者。
基石資本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各地公開宣布成立的紓困基金規模合計4850億元。其中,券商主導的紓困基金規模最大,規模約2227.5億元,地方政府主導的紓困基金規模近1800億元,保險資管主導發起的紓困基金約780億元。
企業積極自救調整發展戰略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經歷了一輪股權質押危機后,一些深圳上市民企開始反思戰略,并自發地通過各種方法改善流動性。
多位民營企業家向上證報表示,前期部分企業養成了高負債、盲目擴張的經營慣性,隨著近兩年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再疊加外部環境變化,股市大幅波動,前期的經營慣性“讓我們栽了大跟頭,是時候好好反思一下了”。
“現在公司的賬上可用現金沒有10億元,我晚上都睡不好覺。”一家生態園林類企業董事長跟記者笑稱。上個月,他把公司的證券業務部等部門從深圳福田中心區某地標級寫字樓搬回了公司總部,以降低運營成本。“總部擠擠還是坐得下的,一年的租金和水電費,可以節省500萬元呢。”
為了化解股權質押危機,一些上市民企的實際控制人、大股東加快處置名下的房產、其他企業股權等資產的速度。“2019年A股股權質押市場會迎來更大的贖回高峰。”張維認為。
還有一些深圳上市民企則開始調整公司業務布局,剝離非核心業務。“經歷了這次股權質押危機后,公司進行了戰略調整,已經在逐步剝離光伏電站等非核心業務及資產,聚焦智能電網主業。”科陸電子董事長饒陸華說。
10月底,科陸電子將參股的地上鐵租車(深圳)有限公司部分股權,轉讓給深圳南山阿斯特創新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并將轉讓所得139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公司主營業務投入。
該公司1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生產連接器及精密線產品的得康電子28%股權轉讓給四川宜賓市國資,轉讓后上市公司仍持有得康電子42%股權。本次股權轉讓后,得康電子將由深圳市光明新區遷至宜賓臨港經開區。
深圳也于12月初推出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在已推出數百億紓困專項基金的基礎上,再設立一個總規模1000億元的深圳市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進一步為民企紓困。
此外,深圳還計劃新增銀行信貸規模1000億元以上、實現新增民營企業發債1000億元以上,并力求通過階段性降低企業醫療保險費率1個百分點,降低失業保險費率0.5個百分點,降低工傷保險費率30%等,實現為民營企業年減負降成本1000億元以上。
市場化是深圳始終充滿活力的奧秘所在,相信只要深圳繼續堅持走服務型政府路線,更好發揮“有形之手”作用,給企業松綁,讓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迸發,民企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可以在發展中解決。
16:27 | 長江證券:公司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 |
16:27 | 慈文傳媒:截至7月10日收盤公司股... |
16:27 | 大金重工:截至2025年7月10日股東... |
16:27 | 東北證券: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 |
16:27 | 釩鈦股份:生產所用的主要原材料鈦... |
16:27 | 飛龍股份:電子泵和溫控閥系列產品... |
16:27 | 華峰超纖:公司的超纖產品主要分為... |
16:27 | 華峰超纖:公司將采取“結硬寨、打... |
16:27 | 華峰超纖:全資子公司威富通定位于... |
16:27 | 華峰超纖:威富通2024年實現營收1.... |
16:27 | 江波龍:公司不涉及HBM業務 |
16:27 | 江波龍:截至7月10日公司股東總戶...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