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一鳴 見習記者 張文湘
近期,研究機構Canalys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紫光展銳智能手機處理器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四,出貨量達到2600萬顆,同比增長64%;在出貨量前五的企業中,紫光展銳出貨量增速位列第一,以出貨量計算的全球市場份額達到8.9%。
業內人士認為,2024年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出現復蘇跡象,AI手機、AIPC等終端產品的爆發,有望繼續對紫光展銳的業績形成助力。
業績受益消費電子回暖
資料顯示,紫光展銳是一家平臺型芯片設計企業,是全球少數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藍牙、電視調頻、衛星通信等全場景通信技術的企業之一,產品覆蓋手機、智能穿戴、物聯網、汽車電子等重點領域。
紫光展銳具備大型芯片集成及套片能力,在手機芯片領域,紫光展銳智能手機芯片2023年全年市占率為12%;在智能兒童手表、智能POS、智能電視機頂盒OTT的Wi-Fi芯片領域,紫光展銳市占率均為全球第一;在蜂窩物聯網領域,公司的芯片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
分析人士認為,紫光展銳今年第一季度手機處理器業務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其主要合作伙伴傳音控股在亞太、歐洲、中東非以及拉美地區等新興市場的擴張。
Canalys發布的資料顯示,紫光展銳手機處理器客戶中,來自傳音控股的銷售占比為51%。而IDC的數據則顯示,今年一季度傳音手機在全球共出貨2850萬部,同比增長84.9%。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全球手機市場、消費電子市場已經出現復蘇勢頭,紫光展銳今年一季度業績的強勢表現有望得到延續。
Counterpoint預計,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有望實現3%的溫和增長,預計出貨量將達到12億部,印度、中東非等新興市場將在2024年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由于上一輪手機出貨量高峰在2020年下半年,而手機的換機周期恰好在3到4年,2024年已處于新一輪換機潮的節點,手機出貨量有望維持去年三季度以來的復蘇勢頭。而從行業和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TWS耳機、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領域年內也有望維持復蘇跡象。”九方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黃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端側AI業務蓄勢待發
當前,AI技術正向端側靠近,浙商證券一份研報認為,生成式AI發展之初,由于計算規模巨大,運算處理基本都匯集在云端進行,如今為了提升用戶的體驗,AI能力需要落地到數十億終端設備,AI處理重心正不斷向邊緣轉移,混合AI成大勢所趨,多家科技巨頭“盯上”各類端側AI應用,AI技術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等產品能力的重要一環。
“從特點上來看,PC可配置更多的處理器、內存等部件,確實是推動AI大模型落地的理想終端。傳統PC消費市場的主流換機周期為3至5年,在AIPC拉動下,PC行業的換機潮有望提前。根據波士頓咨詢的預測,到2028年,AIPC將占PC市場的80%。另外,手機作為使用頻率最高,使用時間最長的電子產品,植入AI大模型后能成為真正的個人智能助理。”深圳華道研究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志球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紫光展銳對記者表示,公司在端側AI領域投入研究和創新近十年,打造了軟件、硬件、算法一體化的全棧AI解決方案,能力覆蓋物體識別分類,人臉識別、OCR、圖像去抖、圖像超分等數十個典型場景。
在智能手機平臺上,紫光展銳首先推動高能效AI部署,2023年推出的系統級安全的高性能SoC(系統級芯片)T820采用高能效“NPU+VDSP”架構,NPU(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算力達到8TOPS,相比上一代提升67%,能效比引領業界。
王志球認為,今年一季度的業績表現說明,紫光展銳在芯片領域技術底蘊深、綜合實力強,其5G、6G、AI等領域也有前瞻性布局,隨著消費電子市場的復蘇,以及大模型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紫光展銳未來的發展仍具有巨大的潛力。
(編輯 閆立良)
09:22 | 領益智造發布業績預告 預計上半年... |
09:20 | 威派格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 |
23:37 | 發力BC技術破“內卷” 隆基綠能預... |
23:37 | 部分原材料漲價 南僑食品多措并舉... |
23:37 | 洛陽鉬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最高達91... |
23:37 | 重要股東籌劃控制權變更 揚電科技... |
23:37 | 百隆東方:業績預增主要是訂單飽滿... |
23:36 | CXO行業迎來拐點? 奧浦邁上半年凈... |
23:36 | 27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預計上半年凈... |
23:36 | 受益制冷劑供應趨緊 多家氟化工上... |
23:36 | 已有323家A股公司披露籌劃2025年中... |
23:36 | 招商蛇口斬獲前海宅地 樓面價創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