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8月26日晚間,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現代牧業”)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60.73億元,核心現金流指標“現金EBITDA”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為14.77億元。
對于上半年業績表現,現代牧業在半年報中表示,主要由于國內原料奶處于階段性供過于求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國內原料奶市場售價處于低位運行而造成的。
堅持成本領先戰略
具體來看,原料奶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收50.69億元,養殖綜合解決方案營收10.04億元,原料奶產量166萬噸,同比增長14.6%,單產總產突破新高。
上半年,現代牧業繼續堅持降本增效策略,其中,公斤奶銷售成本2.32元/公斤,同比下降10.1%;公斤奶飼料成本為1.79元/公斤,同比下降11.4%;公斤奶其他現金成本為0.41元/公斤,同比下降6.8%。
在原奶價格下行及調整牛群結構的背景下,現代牧業虧損主要是非現金損失,因此,在報告期內,公司的現金流量凈額保持在4.9億元,同比增加23.3%。
現代牧業表示,截至6月30日,集團乳??倲殿A期較2024年末會略為減少,但成乳牛占乳??倲当壤_到54.1%,平均年化成乳牛單產達到13.2噸/頭。報告期內,集團主動淘汰低產低效牛只數量,另外,集團進一步對牧場加強精益管理,聚焦提升核心牛群的比例及牛只健康水平。
現代牧業表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原料奶處于階段性供過于求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國內原料奶市場售價處于低位運行,較2024年同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公司原料奶售價下降主要由于國內原料奶市場價格下行所影響。公司通過大宗商品采購策略、精準喂飼及飼料配方調整,加強成本開支管控,公司營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回落,其中公斤奶銷售成本下降至2.32元/公斤,同比下降10.1%,公司原料奶銷售量較2024年同期增長10.3%,抵消了原料奶售價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專家組組長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奶業是剛需產業,隨著社會牧場退出,自建牧場的優勢在原奶回暖時就會體現出來。今年年底或明年,原奶供需關系會有所改變,原奶價格有望回升。”
資本賦能韌性發展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現代牧業近年來通過積極地降本增效度過行業低谷期,在報告期內,公司的現金流量凈額保持在4.9億元。
7月2日,現代牧業成功發行3.5億美元5年期高級無抵押可持續發展債券。此次發行獲得全球多元化投資者的高度認可,超過120個機構投資者參與下單,訂單認購峰值突破23億美元,超額認購倍數近6.6倍。公司精準把握了市場相對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定升值的有利時間窗口,擇機采取了一日開簿定價策略,最大程度避免市場波動風險,最終圓滿完成定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現代牧業時隔4年后成功重返境外債券資本市場,也是公司發行的首筆可持續發展債券。此次債券的成功發行是現代牧業在境外資本市場的又一里程碑,不僅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其主體信用與發展戰略的認可,也為公司進一步拓寬了可持續融資渠道,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代牧業與過去5年相比有3個不一樣的地方,一是自有和國產優質飼料的比重在增加;二是良種的繁育減少了進口的依賴;三是飼草料的種植加工和奶牛養殖等方面實現有效銜接,提高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為現代牧業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一位乳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表示。
重塑增長新范式
現代牧業不僅構建了行業首份FRESH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系,且極度關注與農業及畜牧業緊密關聯的綠色創新與碳減排技術領域。
通過提升生產效率、優化飼料結構、生物質能高效利用等一系列減排舉措,公司實現單位校正乳排放強度逐年下降。公司連續四年通過ISO14064溫室氣體排放認證,同步通過GHG Protocol溫室氣體核算體系認證,標志著其碳管理體系已接軌國際標準。
2024年完成了中國首單“零毀林”大豆采購,2025年現代牧業攜手多個單位共同發布《共建全球奶業可持續供應鏈行動倡議》,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建綠色供應鏈,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
現代牧業可持續發展實踐獲得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MSCI評級提升至A級,位居中國牧業首位;萬得ESG評級提升至AA,位列中國乳制品行業第一。
在鞏固原奶主業、拓展第二曲線的基礎上,未來,企業還將積極探索奶牛養殖服務產業鏈商業模式,培育全新增長點,聯合各大院校,共享科研成果及資源,同時考察國外牧場,開拓海外市場,探尋出海新路徑,輸出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全方位賦能產業鏈全鏈條升級躍遷。
(編輯 孫倩)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