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施露
5月24日,天眼查數(shù)據(jù)顯示,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喜馬拉雅”)發(fā)生多項工商變更,公司注冊資本減少314余萬元,縮減5.22%。
不僅如此,包括小米副總裁洪峰在內的12名董事退出,僅剩喜馬拉雅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聯(lián)席CEO余建軍一人。
這不是喜馬拉雅股權第一次變更。天眼查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4月23日,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退出喜馬拉雅股東名單。2月21日,上海喜內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9家公司從喜馬拉雅的股東名單中消失。
對此,喜馬拉雅相關負責人回復稱:因為公司在搭建VIE結構,所有境內VIE公司的董事變更為境外母公司的股東,屬于VIE標準結構。
中小股東陸續(xù)退出
事實上,公開資料顯示,早在去年8月份,喜馬拉雅就在進行VIE結構的搭建。而業(yè)內此前早有關于喜馬拉雅預備上市的傳聞。
目前來看,天眼查信息顯示,其多個中小股東在近期密集退出。
4月23日,好未來旗下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退出,喜馬拉雅注冊資本隨之減少了85余萬元,縮減1.41%。
5月24日,小米旗下的天津金星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退出了股東行列。受此影響,喜馬拉雅的注冊資本減少314余萬元,縮減5.22%。
目前來看,戴志康擔任法人的上海證大投資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為喜馬拉雅第二大股東,出資比例為10.86%。
“現(xiàn)在喜馬拉雅一些小股東確實有退出,大股東余建軍愿意出高價回購他們手上的股份,因為目標是在美國上市,所以國內的架構用處不大了。”一位接近喜馬拉雅的投資方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小米副總裁洪峰是退出了國內的董事架構,小米旗下的公司也減少了在喜馬拉雅境內公司的注冊資本,但是據(jù)內部人士稱小米在境外架構上有相關股權安排,所以并不能說小米完全退出了。”上述人士提到。
對于上述回購股份事宜,喜馬拉雅線管部門對《證券日報》記者稱不方便回應。
知識付費模式或存隱憂
作為備受關注的知識付費龍頭之一,喜馬拉雅在成立至今的幾輪融資中,吸引了眾多資本參與。其中,部分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間接或直接投資了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的上市一直是個謎團。關于明確的上市說法是在2018年5月份,彼時,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表示,喜馬拉雅估值已經達到200億元,希望明年能夠進入A股上市,“正在做這樣的準備。”但隨后余建軍回應稱沒有任何IPO安排。
余建軍話音剛落地,2018年9月份,喜馬拉雅完成新一輪融資交割,同時VIE搭建也在進行中。彼時其投資方包括春華資本、騰訊、華泰證券、高盛等,共計投資4.6億美元,投前估值29.4億美元,投后估值34億美元。
“這輪融資完成后,喜馬拉雅的賬上現(xiàn)金流充裕,而且內部憑借自身已經實現(xiàn)了盈利,所以余建軍用高價回購小股東手上的股份,其開出的條件很好,因此很多早期投資人都翻倍獲利了。”上述投資人稱。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國內最大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總用戶規(guī)模已達4.8億,在移動音頻行業(yè)的市場占有率為73%。
2012年8月份成立的喜馬拉雅,于2013年3月份上線音頻分享平臺。最開始以廣告流量變現(xiàn)的喜馬拉雅,自2016年探尋了知識付費這一道路后,開始創(chuàng)造新的營收增長點。
喜馬拉雅副總裁張永昶曾對外公開表示:“2016年下半年,我們就發(fā)現(xiàn)整個內容付費收入已經超過了流量廣告、社群、硬件這三塊的總和。”
“喜馬拉雅實際上就是知識付費,但是這種模式有幾個問題,首先是版權方面,喜馬拉雅在這方面涉及的糾紛及官司多達幾百起;另外,知識付費其實是一個偽風口,我們能夠看到今年以來的各種報告都顯示,客戶的復購率很低。因此對喜馬拉雅而言,它可能只能賺一次錢。整體來看,現(xiàn)在國內的知識付費條件還不成熟,市場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所以這樣的知識付費,還是一個成本非常高的事情。”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策劃 施露)
12:02 | 因地制宜多方聯(lián)動 山東證監(jiān)局走訪... |
12:01 | 全面“亮劍”!證監(jiān)會月內已開8張... |
09:53 | 央行副行長陸磊:支付產業(yè)要加快推... |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xiàn)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yè)鏈打開發(fā)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yè)要握緊高質量發(fā)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yè)穩(wěn)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yè)”雙主業(yè)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