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吳文婧
疫情的發生給實體零售商帶來了巨大沖擊,線下零售停擺,而店鋪租金、人工成本等開支卻沒法減輕,在陣痛中,國產品牌紅蜻蜓擯棄了固化的經營模式,推出微信小程序、導購轉型線上、啟動微信會員群,快速開展起社交零售業務實現“自救”。
2月19日,《證券日報》記者從紅蜻蜓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紅蜻蜓的離店銷售額正持續增長,其中,2月14日至17日,連續四天的日銷售額均超過一百萬元。
“離店銷售相當于給門店插上了翅膀,疫情之后,企業的戰斗力會更強。”紅蜻蜓副董事長錢帆表示,“危機也是機遇,企業在銷售、組織上的固化思維被打破,激發出了離店銷售能力、全員賣貨能力,這是紅蜻蜓最寶貴的財富。”
5000余名導購開展社交零售業務
面對疫情,紅蜻蜓緊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就在2月7日,紅蜻蜓董事長錢金波在《致員工信》中強調道:“把門店搬到線上、搬到社群中去。而線上的運營中,除了傳統的電商平臺,小程序運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據悉,紅蜻蜓微信小程序從技術開發、商城搭建到正式上線運營,僅花了一天時間。2月8日,紅蜻蜓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將門店會員線上化,保證疫情期間的運營和收入,減少門店停擺帶來的損失。
紅蜻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稱,在此前幾年,紅蜻蜓在門店數字化上已有所準備,并建立了數據中臺,積累了超過500萬名注冊會員,所有客戶信息、客戶標簽都已同步到線上,這為其小程序的運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事實上,為了把店鋪搬上網、搬上社群,紅蜻蜓在春節尾聲便緊鑼密鼓的準備起來。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月1日至2月7日,紅蜻蜓的指揮部與代理商、加盟商之間密集開會,短短一周時間內就開了434場釘釘視頻會議。
隨著小程序的上線,線下“閑置”的5000多名導購也在互聯網上開始了工作,進行離店銷售,兩日之內,線下導購就在全國組建了近400個成員數達到200人以上的社群。據悉,紅蜻蜓目前組建的客戶群數增至近600個。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特殊情況下展現時尚場景,紅蜻蜓在內的不少零售商通過微信端口將已有的會員調動起來。而作為用戶活躍度極高的社交營銷的電商工具,微信小程序將繼續迎來更多時尚品牌入駐,并加速推動了新零售渠道的變革。
數字化基礎助力打通全域銷售網絡
在紅蜻蜓副董事長錢帆看來,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把人、貨、場都搬到線上,這都是得益于紅蜻蜓的數字化基礎。
據記者了解,紅蜻蜓在2018年就與阿里巴巴達成了合作,將線下1000多家自營門店改造為智慧門店,完成了商品的數字化并上線智能導購,與此同時,3000多家加盟店全部登陸釘釘,完成了組織的數字化。
紅蜻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稱:“隨著數字化系統的搭建,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紅蜻蜓線下門店導購引導顧客店內掃碼,積累了近506萬名線下會員數據,這是離店銷售的基礎。”因此,無論會員數據、門店商品,紅蜻蜓都快速導入到了新建的線上商城,商品的庫存實時可見。
近日,記者在朋友圈注意到,紅蜻蜓公司非銷售部門的人員也在為公司產品“賣力吆喝”。事實上,2月14日情人節,紅蜻蜓新零售部門負責人余愛飛策劃了一場活動,號召紅蜻蜓公司上下8000多名員工上線當“微商”,為公司賣貨,董事長錢金波更是帶頭響應。
紅蜻蜓方面表示,通過全員賣貨,2月14日當天的離店日銷售額首次突破了100萬元,此后連續四天,銷售額均超過了一百萬元。通過圍繞阿里的AIPL模式鏈路,將原有會員社群化,再進行一對一的觸達和營銷,再轉換,再拉新,助力紅蜻蜓升級了全域的銷售網絡。
此外,紅蜻蜓總部位于浙江溫州,也是此次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讓消費者安心,導購在發貨時會對商品進行專門消毒,并拍攝視頻發給客戶。”
據了解,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紅蜻蜓線下門店也有望逐步恢復運營。“線下門店恢復運營,社群營銷還將持續運轉,離店銷售也將繼續。”錢帆還提到,“如果到今年三四月份,浙江溫州的鞋廠、倉儲基地復工復產情況不及預期,門店、電商的貨源會受到一定影響,目前企業已經在協調除溫州以外的廣東、重慶等地的工廠,以及其他代工廠資源,保證貨源充足。”
(編輯 喬川川)
11:15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 |
10:36 | 黃金業務發力 萊紳通靈預計上半... |
10:36 | 萬科上半年實現銷售額691.1億元 回... |
10:36 | 稀土原料產品價格企穩回升 華宏科... |
10:34 | 甬矽電子成功發行11.65億元可轉債 ... |
10:01 | 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降 |
09:22 | 領益智造發布業績預告 預計上半年... |
09:20 | 威派格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 |
23:37 | 發力BC技術破“內卷” 隆基綠能預... |
23:37 | 部分原材料漲價 南僑食品多措并舉... |
23:37 | 洛陽鉬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最高達91... |
23:37 | 重要股東籌劃控制權變更 揚電科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