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部分行業陷入嚴冬,尤其是長租公寓行業,由于一些平臺自身經營不善,甚至導致無辜租客連住哪兒都成了問題。
近日,在253人的青客公寓租客維權群里,有多名租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青客公寓拖欠房東房租,他們已被房東趕出了租住的公寓,雖然已搬離了租住地,但是租金貸上的貸款并未終止。
據記者了解,租客吳先生租住在上海浦東孫橋附近。3月2日,房東由于三個月未收到租金,于是要求吳先生搬離公寓。吳先生向房東出示了租金貸上的還貸證明,但是房東表示青客公寓未按合同約定向其打款,他有權收回房源,堅持要求吳先生搬走。
隨后,吳先生撥通了青客公寓管理員的電話,對方同意吳先生的退房請求。但是在3月7日,吳先生發現青客寶上的退房流程卻被終止了。再次撥打青客公寓管理員的電話,對方一直處在占線狀態。
吳先生是2019年6月份與青客公寓簽訂的租房合同,為期一年。青客公寓對其表示,他可以選擇一次性結清一年的房租,或者選擇用租金貸的方式按月結清。由于吳先生并不具備一次性付款的能力,青客公寓為其辦理了銀行的租金貸,并按十三個月分為十二期向銀行繳納。在租房這段時間里,吳先生一直按照約定每月向銀行繳納1399元的租房貸款。
吳先生表示,由于退房流程被青客公寓單方面終止,自己依然需要按照約定支付銀行的租金貸直至2020年6月份。
吳先生曾嘗試與銀行溝通,但銀行表示,租金貸屬于租客與銀行之間的兩方貸款,與青客公寓無關。吳先生仍需繼續履行對銀行的還貸義務。也就是說,即便青客公寓受理了吳先生的退房請求,吳先生仍需要繼續償還銀行的租金貸。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青客公寓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時,青客公寓方面并未做出任何答復。
那么,遇到這種情況,租客該如何維權?有沒有法律可以保護租客的權益?《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北京樺天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律師孫宏臣。
他表示,如青客公寓未能按時向房東支付租金,構成違約,房東采取相應措施不違反合同約定,也在情理之中,但應給租客合理時間去尋找新的居住地。在此期間,房東不可采取過激手段驅逐租客。
而租客可以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一,可暫租別處,多付的租金和搬家費用、中介費用等向青客公寓主張;
第二,通知租金貸銀行,由于情勢變更,主張解除合同。如銀行認為需要繼續履行貸款合同,則租客應向銀行書面說明情況,繼續履行合同給租客造成更大損失的,應由銀行承擔責任;
第三,向市場監管部門、房屋租賃管理部門或消費者保護組織尋求幫助。建議租客在法律專業人士和消費者保護組織等機構的幫助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當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該法第十一條規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第四十條第三款規定: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如果公寓經營者涉嫌侵占公司財產或者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則依照《刑法》或其他有關法律規定進行處罰。
2019年12月份,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國家網信辦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整頓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范住房租賃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加強對“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經營模式住房租賃企業的監管,并將租金、押金等納入監管賬戶,同時規定住房租賃企業租金收入中,住房租金貸款金額占比不得超過30%,超過比例的部分應于2022年年底之前逐步調整到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9月30日,青客公寓通過與11家金融機構的合作,其65.4%的租金系使用租金貸支付,年利率在4.35%到8.6%之間的未償還本金為7.567億元,另有16.5%的租客正在申請租金貸。
在2019財年,有48.4%的青客租客在預付款涵蓋的租賃期內終止合同,即使扣除了押金,青客公寓表示仍有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歸還所有未使用的租金,2019財年約有4.6%的租戶拖欠租金或租金貸。
孫宏臣律師稱,由于疫情等原因,城市房屋空置率增加,一些長租公寓經營管理不善,導致資金鏈條緊張,甚至斷裂,造成房東與租客的經濟損失。如果在銀行辦理了租金貸,則更會增加處理的難度。市場監管、住建、銀保監等部門應加大對長租公寓經營者的監管,對其資金實力和經營能力進行充分的評估,提高準入門檻,審慎發放貸款,引導房屋租賃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23:37 | 發力BC技術破“內卷” 隆基綠能預... |
23:37 | 部分原材料漲價 南僑食品多措并舉... |
23:37 | 洛陽鉬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最高達91... |
23:37 | 重要股東籌劃控制權變更 揚電科技... |
23:37 | 百隆東方:業績預增主要是訂單飽滿... |
23:36 | CXO行業迎來拐點? 奧浦邁上半年凈... |
23:36 | 27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預計上半年凈... |
23:36 | 受益制冷劑供應趨緊 多家氟化工上... |
23:36 | 已有323家A股公司披露籌劃2025年中... |
23:36 | 招商蛇口斬獲前海宅地 樓面價創深... |
23:36 | 半導體多細分領域公司中期業績向好... |
23:36 | AI眼鏡市場火熱 產業鏈公司紛紛搶...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