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2025年,隨著搭載HarmonyOS 5(以下簡稱“鴻蒙5”)的旗艦產品nova14、Pura80、鴻蒙電腦、Pura X、WATCH 5等全場景新品的發布,超3萬個鴻蒙應用及元服務正在進行全速開發和持續更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終端全面進入鴻蒙時代。近日,華為也宣布,鴻蒙5終端數量破千萬。
8月19日,在鴻蒙議題交流活動上,《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當前,鴻蒙生態向多領域深化布局,在政務、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實現規模化落地,全國多個地市已啟動鴻蒙專項合作,推動區域數字化升級。鴻蒙以開放技術架構和全場景協同能力,助力合作伙伴實現智能互聯,成為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
鴻蒙持續滲透應用市場
目前,鴻蒙生態在全國多地“開花”,并加速向多領域滲透。
以北京為例,鴻蒙應用適配數量在全國走在前列。目前,北京政企深度參與鴻蒙生態建設,已完成近千款應用的鴻蒙適配工作,覆蓋政務民生、金融、醫療、交通、教育等多個關鍵領域,不僅為用戶帶來了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全場景體驗,更為首都數字經濟發展構筑了新優勢。其中,北京市政務協同辦公平臺“京辦”、北京廣播電視臺生產管理辦公平臺“北京廣電”均已適配鴻蒙,在信息安全性和辦公效率方面實現顯著提升。
在金融領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基于鴻蒙操作系統打造創新金融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預填單流轉、跨設備協同等智能化服務;在民生領域,北京交警、北京燃氣、北京天壇醫院、健康大興等應用也已上架鴻蒙應用市場,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務。
目前,多家公司也在基于鴻蒙進行深度研發,并在出行、數據安全等領域持續獲得進展。北京億心宜行汽車技術開發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e代駕”)副總裁張東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利用鴻蒙一多部署、元服務的特性,改善用戶體驗。e代駕基于鴻蒙多設備協同與元服務,為全國400多座城市的車主提供實惠更安全的酒后代駕、代泊車、代保養等多種服務,累計提供代駕服務超4億人次。
他透露,e代駕用戶未來可以通過汽車、手機、智能手表等多種設備下單。比如,基于鴻蒙的分布式技術,在手機端鴻蒙適配的基礎上,e代駕正在開發適配車機端的原生應用,未來可以實現用戶上車前用手機下單,上車后行程信息自動同步至車機屏幕,下車后步行導航切換至手表端。
接下來,e代駕還將結合鴻蒙的意圖框架進行創新體驗研發,用戶未來將可通過語音助手“小藝”直接觸發代駕服務。
北京指掌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指掌易”)負責人藍曈向《證券日報》記者稱,指掌易基于鴻蒙特性,打造安全、高效的企業辦公場景解決方案。
他透露,在華為公司的支持和雙方團隊的高效協作下,指掌易在較短時間內順利完成鴻蒙化適配,并將安全能力與鴻蒙的系統特性深度融合。近期已有越來越多的政企客戶對鴻蒙產品以及指掌易的工作空間應用表現出濃厚興趣,積極咨詢和試用。這不僅驗證了指掌易戰略方向的正確性,也讓指掌易對鴻蒙在政企市場的拓展前景充滿信心。
鴻蒙5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鴻蒙歷經迭代,進入新階段。目前,鴻蒙5終端數量突破千萬,已經通過規模化市場檢驗,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據了解,鴻蒙5在系統功能方面全面升級,已經完成超40款華為終端產品的適配,新增功能260多項,針對不同特性進行深度優化。開發者提交版本數超28萬次。
同時,鴻蒙開發者生態日漸繁榮,華為開發者聯盟注冊開發者數量已達800萬,732萬人通過鴻蒙生態學堂學習鴻蒙開發,官網月均閱讀和使用開發文檔次數達840萬,鴻蒙工具下載次數達110萬。
華為相關負責人表示,鴻蒙生態參與者將打造多元智能化體驗,持續創新實現“常用常新”。華為也將以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吸引更多開發者一起打造鴻蒙生態。
鴻蒙生態的快速發展也帶動華為終端的回歸。IDC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以18.1%的市場份額重返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業內人士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鴻蒙5的市場號召力。
“鴻蒙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中長尾應用加速適配鴻蒙。華為應用市場長尾應用曝光量與下載率顯著飆升,徹底告別新系統應用荒的初期階段,鴻蒙正從技術突破加速走向生態繁榮。”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副會長韓舉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 才山丹)
00:08 | 東珠生態擬收購凱睿星通跨界衛星通... |
00:08 | 亞盛集團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長點 |
00:08 | 成大生物疫苗“出海”戰略穩步推進 |
00:08 | 弈柯萊聯合創始人瞿旭東:以商用導... |
00:08 | 愛詩科技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 |
00:08 | 藍科高新大力布局氫能、光熱儲能等... |
00:08 | 探營第26屆中國光博會:光通信技術... |
00:08 | 阿里巴巴發布“高德掃街榜”支持線... |
00:08 | 三大運營商均已布局eSIM手機業務 |
00:08 | 多家上市公司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到... |
00:08 | 最薄iPhone問世 果鏈行情將如何演... |
00:07 | 擴大期貨市場雙向開放 合格境外投...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