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距離2020年國務院國資委發起實施的“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簡稱“科改行動”)已有5年時間。作為首批“科改示范企業”之一,五年來,中國廣核集團下屬的北京廣利核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利核公司”)在公司治理、用人、激勵機制等領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也是該企業從“合格”到“優秀”再到“標桿”的蛻變原因所在。
成績的背后,是一家身處市場化大潮中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堅持向現代化公司制度轉變,敢于打破“大鍋飯”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的果決。帶來的成效是,自主創新能力得以提升,行業領先地位進一步夯實。應該說,廣利核公司的“科改行動”實踐,提供了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的樣本。
填補核電DCS空白
作為國企改革的專項工程,“科改行動”的重點在于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等方面探索創新、取得突破,打造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和自主創新尖兵。
截至目前,被國務院國資委列入“科改企業”榜單的有655家企業。長長的名單里,廣利核公司是唯一專門從事核電數字化儀控系統(簡稱“核電DCS”)設計、制造和工程服務的高科技企業。
核電DCS是保障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的核心部分。通俗來說,核電DCS是核電站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它負責控制數百個系統、近萬個設備。這些系統主要分為非核級DCS和核級DCS兩部分。非核級DCS專注于機組運行狀態的自動控制和監控,而核級DCS則肩負著核電站反應堆的安全停堆和事故緩解的重任。
但由于核級DCS的技術復雜性和對可靠性的極高要求,長期以來,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其研發制造的核心技術,我國核電站此前也全部使用國外的控制系統。使用國外控制系統不僅造價高昂,而且維修非常不便,時常要面臨等待國外工程師來診斷和解決問題的局面。
2005年,廣利核公司在北京成立。研發國產核電DCS的歷史責任,便落在了這個新公司的肩上。
據廣利核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孟慶軍介紹,彼時,核電DCS在國內尚屬全新的領域,中國人從自主研發到工程設計都是從零起步。廣利核公司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套適用于國內自主設計的核電DCS設計流程規范,形成各類規范、指導文件100余份,奠定了國內自主設計核電DCS的基礎。
2010年10月,我國自主核級DCS“和睦系統”發布,填補了我國核電在該裝備制造領域的空白,使我國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之一。
“如今,我們的‘和睦系統’已經在國內30多臺核電機組上應用。性能方面和發達國家的無異。而國產‘和睦系統’已為國家節約上百億元建設成本。”孟慶軍說。
激勵員工“多勞多得”
改革沒有回頭路,只有能打通束縛生產力發展堵點的企業,才能實現破繭化蝶。
國有企業該如何實現自我革新?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2020年印發的《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推動科技型企業董事會應建盡建、配齊配強;健全董事選聘、管理、考核、評價、退出等機制,提高董事會科學決策水平;全面落實科技型企業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權利。
廣利核公司的實踐,恰是“科改行動”的縮影。孟慶軍介紹,五年多來,公司依托“科改行動”,將落實董事會職權與推進公司“董書法”(董事長、黨委書記、法人)一肩挑、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統籌推進,確保各項工作形成合力。
在廣利核公司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賽馬”管理理念。公司根據該理念,巧妙地設計了管理干部“800米賽馬”年薪制、總師“積分”制、特需人才激勵制、骨干人才激勵制等不同薪酬方式。
例如,針對除管理人員、總師團隊之外的普通員工,廣利核公司實施骨干人員出入庫制。即公司每年選拔出不超過公司全體在崗人數的30%,進行崗位分紅、優先晉升等獎勵。這些人員被稱為“骨干人員”。
孟慶軍稱,這種骨干人員出入庫的方式,是不以資歷論“英雄”,而以業績論“成敗”,打破了崗級、資歷、年限的限制,對上一年度在庫員工傳遞壓力,對未入庫員工給予機會,每年公司骨干員工出庫比例均高于10%。
此外,廣利核公司針對關鍵群體實施“賽馬”團體賽。公司結合不同組織特點,將獎金分配與組織績效掛鉤,實施部門獎金包干制、市場人員合同提成制,強化獎金與團隊業績掛鉤度。如,公司根據崗位編制核定日常績效總額,按90%比例下發至部門自主分配日常績效獎金,使日常績效獎金分配實現“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用機制促進各部門自主控人增效。
合理、完善的用人及薪酬激勵機制,釋放出了巨大的創造力。據悉,從2020年到2024年間,廣利核公司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了258%,凈資產收益率提升了392%,營業收入提升了259%,利潤總額提升了765%。
共同推動機制優化
在廣利核公司內部,牽頭負責公司“科改行動”的責任部門是規劃經營部。該部門的經營統籌模塊經理張斌告訴記者,國家層面在推行“科改行動”過程中,也在隨著實踐而不斷調整考評體系,比如說,一開始要求科技創新占總考評分值的40%,后來轉變為,科技創新占比50%。
國家層面考核標準的調整,成為倒逼企業改革的動力。“國家要求科改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的比重,那就意味著公司要提高科技創新的經費投入。在某種程度上,是和公司要提高當年利潤的目標存在一定沖突的。所以一開始,科研部門和財務部門會發生一些博弈,科研部門想多爭取錢,但財務部門覺得科研部門的錢已經夠多了,”張斌說。
如何解決問題?廣利核公司科技成果管理模塊經理楊文宇告訴記者,一方面,公司將科研流程進一步優化,爭取在每個環節中都能做到節約高效,這就是“精打細算過日子”;另一方面,公司對科研項目進行分級分類,按照項目輕重緩急的順序,更加合理地調配資金,讓每一分錢都實現最大化利用。
在張斌看來,“科改行動”超越了單純的技術創新,是一場觸及體制機制、管理模式、用人制度、激勵機制、創新文化等多維度的深層次、系統性改革。目標是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藩籬,建立更適應創新規律的現代化企業治理體系。而在改革成效下,廣利核公司形成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市場化氛圍,且每個人的市場化意識也在提升,比如科技人員現在也更加關注客戶需求、成本效益和市場競爭,推動技術研發與市場結合更緊密。
如今,廣利核公司正在研制具備多元生態、本體智能、小型緊湊、內生安全、自主可控五項核心技術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工控系統產品集(iNICS),繼續夯實核心技術行業領先地位。
(編輯 張昕)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23:35 | 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長坡厚雪”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