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產量連續多年刷新歷史紀錄,2025年凈產量將超200萬桶油當量/日;成本競爭優勢保持穩定,保持30美元/桶;高度重視股東回報,2025年上半年股息支付率達45.5%……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聯合《證券日報》等媒體,開展“我在‘十四五’這五年上市公司在行動”主題宣傳活動。作為我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運營商,五年來,中國海油不僅在產量增長和資源發現上持續突破,也在綠色轉型中實現跨越,并在資本市場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與支持。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公司正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增儲上產成效顯著
增儲上產是衡量一家能源企業發展潛力和綜合能力最直接、最核心的指標。
數據顯示,中國海油國內原油連續四年實現年均300萬噸以上增量,老油田連續五年保持穩定生產,設計產能連續六年突破千萬噸級。2024年,公司原油增產量占全國原油總增量的七成以上,穩居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力軍”地位。
成績的背后,是中國海油在勘探開發上的持續深耕。“想要持續穩上產、不斷發現新儲層,就需要不斷打磨革新對海洋的認知體系,加快對勘探開發理念、模式、方法的重塑。”公司有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堅持以大中型油氣田為勘探思路不動搖,持續向深,是公司“做厚家底”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中國海油多個里程碑式發現備受矚目:開平南億噸級油田成為我國首個深水深層億噸級油田;渤中26-6油田探明儲量超過2億立方米,刷新了全球變質巖潛山油田紀錄;在渤海超5000米地層中,一口高產井成功投產,展示了公司對深層復雜地質條件的掌控力。
中國海油首個千億立方米凝析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投產后將為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提供更穩定可靠的清潔能源供應,并將有力促進公司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這些成果并非偶然。過去五年,中國海油不斷細化油藏認識,從對開平南、陵水36-1等油田的勘探突破,到“深海一號”二期、流花16-2油田群等的高效開發,覆蓋了淺層巖性、隱性潛山、深水深層、致密層、深煤層等多種類型,形成了跨領域、多層次的勘探開發格局。
2025年6月25日,中國海油深海一號大氣田二期項目全面投產,標志著中國最大海上氣田建成。
五年間,中國海油不斷加強一體化協同,開發能力更上一層樓。例如,渤海油田在實現原油上產3000萬噸以及建成了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有望于今年突破4000萬噸目標;南海東部油田年產量歷史性突破2000萬立方米大關,連續三年油氣產量突破2000萬噸油當量;國內陸上獲臨興、神府兩個千億方大氣田發現,旗下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煤層氣日產水平躍居國內第一。
科技自立自強
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海油“十四五”時期發展的另一條主線。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硬支撐”賦予了中國海油“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的底氣和決心,將海底“黑金”從看不見的資源變成實實在在的儲量和產量。
中國海油有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聚焦深水深層勘探、“低邊稠”油田高效開發和“雙高”油田穩產等難點,攻關形成了油藏精細描述、剩余油挖潛、海上超稠油熱采開發、高溫高壓油氣田開發等一批關鍵技術。這些成果不僅完善了技術體系,還在多個油氣田推廣應用,為公司的上產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在重大裝備上,中國海油不斷刷新“國之重器”的紀錄。2021年,“深海一號”能源站成功投產,成為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具備三項世界首創技術,實現了我國從1000米級到1500米級超深水開發的跨越。此后,“海葵一號”填補了國內圓筒型FPSO的技術空白,為深海油氣田開發提供了全新模式,“海基二號”則通過高效靈活的浮式生產系統,提升了深水油田開發的經濟性和穩定性。這些“大國重器”在穩產增產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持續把“看得見的資源”轉化為“產得出的油氣”。
科技創新也在持續推動中國海油向綠色產業轉型。公司不斷提升天然氣產量占比,推廣岸電工程,推進節能減碳技術應用。同時,公司依托自身在海洋工程方面的經驗,加快新能源產業布局。2020年,公司首個海上風力發電項目并網發電。2023年,世界首個半潛式“雙百”深遠海浮式風電項目“海油觀瀾號”成功并網發電。2025年,中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投用,公司的綠色業務逐步與傳統業務形成互補。
中國海油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的投產,標志著公司在推進能源轉型、踐行綠色低碳戰略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也將為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提供清潔能源保障。
在“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既是中國海油提升油氣產能的硬核力量,也是公司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深海裝備的投用、老油田的再開發、新能源的布局,共同勾勒出公司面向未來的發展路徑。
高度重視股東回報
2022年4月21日,中國海油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搭建“A+H”雙平臺資本運作格局。這一舉措不僅為公司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也為A股市場帶來了一只優質的能源投資標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國海油自A股上市以來,累計實現凈利潤4730.12億元,累計現金分紅2559.79億元,分紅比率達54.12%,展現出穩健的盈利能力和較高的股東回報水平。在全球能源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公司憑借良好的成本管控和強勁的現金流創造能力,成為了A股市場上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能源央企之一。
此外,中國海油在香港資本市場的表現也早有驗證。公司于1999年注冊成立,2001年在港交所掛牌,憑借持續增長的油氣儲量和穩健的財務結構,逐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油氣勘探和生產商之一。A股上市則進一步完善了公司資本布局,擴大了融資渠道,為未來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在產能端,中國海油深耕國內海域,渤海油田已建成中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南海、東海等區域也持續貢獻穩定產量;在國際化布局上,公司持有多個世界級油氣項目權益,業務遍及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立足國內、放眼全球”的資源格局。強大的資源基礎和技術實力,使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具備了獨特的稀缺性。
值得關注的是,A股上市不僅增強了中國海油與境內投資者的聯動,也將資本市場的力量轉化為推動產業升級的動力。通過持續的股東回報,中國海油吸引了諸多長期資金和價值投資者,為企業穩健發展提供了外部支持。同時,公司也將借助資本市場平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和科技創新,提升全球競爭力。
同時,中國海油高度重視ESG工作,堅持將ESG理念融入公司發展戰略和治理體系。在環境方面,公司堅持環保至上、節約優先,積極落實低碳減排政策,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在社會方面,公司堅持服務社會,創造和諧,造福于民,關注社會需求,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在治理方面,公司堅持高標準的合規管治,加強董事會建設,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深海到資本市場,從增儲上產到綠色發展,中國海油在“十四五”時期的實踐中展現出了能源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未來,中國海油將扎實推進增儲上產、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三大工程,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00:08 | 東珠生態擬收購凱睿星通跨界衛星通... |
00:08 | 亞盛集團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長點 |
00:08 | 成大生物疫苗“出海”戰略穩步推進 |
00:08 | 弈柯萊聯合創始人瞿旭東:以商用導... |
00:08 | 愛詩科技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 |
00:08 | 藍科高新大力布局氫能、光熱儲能等... |
00:08 | 探營第26屆中國光博會:光通信技術... |
00:08 | 阿里巴巴發布“高德掃街榜”支持線... |
00:08 | 三大運營商均已布局eSIM手機業務 |
00:08 | 多家上市公司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到... |
00:08 | 最薄iPhone問世 果鏈行情將如何演... |
00:07 | 擴大期貨市場雙向開放 合格境外投...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