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陳瀟)近日,由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中國建設報社聯合主辦的2025中國住房租賃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住房租賃: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匯集住房租賃企業及經紀機構、各地住房租賃管理部門及行業組織負責人、專家學者等,深入解讀《住房租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相關內容,并圍繞《條例》如何有效落地、助推行業發展模式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論壇現場,國務院參事研究員尹中立等專家學者解讀《條例》的相關內容,指出合規化是住房租賃等相關企業生存發展的底線,住房租賃企業等相關主體要以《條例》出臺為契機,聚焦租住需求,實現品質服務能力升級。自如COO梁占華認為,《住房租賃條例》明確了專業化住房租賃機構的重要性,自如也將在模式創新、數智化“好房子”、集中式資產管理等多個方面不斷創新與實踐,切實踐行《條例》引導行業品質服務能力升級的期待。
“增益租”破局模式革新,數智化賦能“好房子”建設
與會嘉賓認為,作為我國住房租賃領域的首部專門行政法規,《條例》的出臺對于鼓勵長期穩定租賃關系的建立具有時代意義。梁占華表示,自如自2021年推出全新的專業資產管理模式“增益租”,正是以“穩租金、穩打款、真安全、好省心”的“穩穩真好”,契合了《條例》對于住房租賃市場及行業穩健發展的預期。
(圖說:自如COO梁占華 企業供圖)
在“增益租”模式之下,自如通過對業主托管的房子進行裝修改造以及專業資產管理服務,以“無差價、無空置期”的透明化,實現租客、業主與企業三方的穩健支撐。梁占華分享道,目前自如運營的近百萬間房源中,“增益租”模式占比超50%,自如也期望以這樣的模式持續為行業未來帶來高質量發展。
“在增益租模式的背后,是自如產品、供應鏈、科技、資產管理等能力提供的堅實支撐。”梁占華表示,自如率先推進行業模式革新,以及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應用建設,“都是希望在‘好房子’這件事的探索上,給行業多一點信心。”
今年3月,“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聚焦“好房子”建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好房子”要強化科技賦能,推廣智能建造等新型的建造方式,要像造好汽車一樣造出“好房子”。一直以來,自如始終以數智化能力賦能“好房子”建設,目前已構建起“4+1+6+1”數智化體系。
在這一體系中,自如通過4大智控方式,包括AI語音助手、手機APP、智控面板、智能TV,打造多元操控交互體驗;1個智慧中樞網關,可以進行全屋所有智能設備調控;安全守護、靈動操控、場景光照、全屋凈水等6大智能生態,帶來智能新體驗;1體化交付省心服務,讓用戶暢享無憂智能生活。
年投資超15億元 自如資管加速推動存量資產更新
為更加高效解決住房租賃市場供需錯配的問題,《條例》積極回應中央政策和地方經驗,提出“支持企業盤活改造老舊廠房、商業辦公用房、自持商品住房等用于租賃,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在推動分散式住房租賃、智能家裝兩大業務持續進化的同時,自如也聚焦集中式資產盤活,通過多樣化的資產管理模式,加速助推存量房源更新。據梁占華介紹,2024年自如資管累計盤活商辦資產超15萬平方米,總投資規模超15億元。
今年初,自如聯合美國知名投資公司景順房地產成立合資公司星耀如景,首個項目落地北京石景山北辛安,總投資約12億元。該項目定位為TOD大型租賃社區,擬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規劃房源約1500間,采用綠建三星高標準方案,打造“好社區”樣本,為新市民和青年群體提供更舒適、更安心的租住體驗,預計將于2027年入市。
從推進行業模式革新,打造數智化高品質房源,到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市場高質量供給,自如已圍繞“家”構建起租住、買賣、家裝、家服等居住全周期服務生態,擁有自如租房、自如資管、自如美家二手房、智愛家、自如家服等品牌,業務已覆蓋8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城市、1300多個商圈、2.3萬多個樓盤,成為中國最大的機構化住房租賃平臺。
梁占華認為,《條例》的施行將有力促進住房租賃行業更健康、更長久發展,讓業主和租客的權益更有保障。在全國租房人口突破2.6億的當下,作為推動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專業化、機構化將成為中國住房租賃市場穩定發展的確定選擇,成為市場及行業穩健發展的“壓艙石”。
(編輯 張昕)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