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陳瀟)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全鏈條提升住房設計、建造、維護、服務水平,大力推進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設。
更早之前的8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對織密人際關系、精神慰藉陪伴、養老托育助殘、推進全民健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展人工智能在“好房子”全生命周期的應用,積極構建更有溫度的智能社會。
在業內看來,上述政策指向不僅為房地產行業從規模競爭轉向質量競爭指明了破局關鍵方向,還將“好房子”提升至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地位。正如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曾表示,“好房子”成為中國房地產業新增長點。
在此背景下,房企積極提升居住品質,解決人居痛點。大悅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大悅城”)在此領域亦持續深耕,其“中糧好房子場景實驗室”于近日正式開放,以“主動健康 場景生活”為特色發力點,探索未來從室內到社區的全維度健康人居發展新范式,為行業提供從“住房子”到“好生活”的轉型樣本。
加大投入研發“好房子”
走進“中糧好房子場景實驗室”,一系列前沿場景讓記者令人眼前一亮。兒童房內,最新的空調技術實現風隨人動,該空調與智能化系統聯動后,可識別不同人的需求,避人吹、隨人吹、環繞吹,滿足多樣化需求。陽臺處,綠植滴灌系統自動呵護植物生長,變形窗可靈活轉變為陽臺形式。化妝間內,機械臂能貼心整理女主人的化妝品,細節之處盡顯新科技與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所有智能化場景都可由手機平臺操控。
“我們是基于長達兩年的深度調研,涵蓋超千位用戶訪談、萬余次入戶觀察與兩萬份數據分析,精準捕捉到不同客群的居住需求,最終提出‘主動健康+場景生活’產品主張的。”中糧大悅城產品研發人員向記者表示,公司從客研反饋回來的房子集中性痛點著手,在聲、光、熱、氣、水五大物理環境維度,依托源法自然、五維健康、智慧適衡、綠色減碳、安全質久五大技術策略,實現療愈級聲環境、智能節律照明、全域新風凈水等科技手段營造使用場景,系統性地構建健康人居新范式。
為什么中糧大悅城對“好房子”的理解加入了健康理念,并加大研發投入構建“好房子”新標準?
(圖說:中糧大悅城“好房子”標準 企業供圖)
中糧大悅城作為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集團”)旗下的地產投資和管理平臺,是中國首批內地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之一。在業內看來,公司錨定“主動健康+場景生活”的“好房子”標準,是對房地產行業以及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探索,更是源于中糧集團母品牌健康基因的資源優勢。
一是中糧集團立足農糧核心主業,同時涉足食品、金融及地產領域,有追求健康的基因,有先天資源優勢;二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國內發展較為領先,智能家居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細分賽道,市場空間大,國內企業參與研發積極性高,中糧大悅城作為中央直屬大型國有企業,與國內科技、智能家居產業鏈企業契合度高;三是中糧大悅城本身定位為“卓越的城市運營與美好生活服務商”,此前關于“好房子”的部分探索已經在其壹號系和悅系兩大住宅產品線落地。
市場化應用如何破?
對中糧大悅城而言,“中糧好房子場景實驗室”如同產業中試平臺,是在產品商業化前,專門用于驗證成果可行性和穩定性的,有助于撬動新標準盡快“跑進”市場。
為了能夠解決工程隔聲、串味、滲漏、適老化改造等住宅功能性、舒適性以及社區配套等痛點,中糧大悅城調研了3000份有效樣本,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基礎上,研發設計好房子場景模塊,再結合當地“好房子”標準與規劃要求進行精準落地。同時,產品體系還整合母品牌資源與物業服務能力,保證運維品質,探索人工智能在“好房子”全生命周期的應用。
“前期,衛生間等模塊已經在西安項目落地,未來將推動‘中糧好房子’標準在更多滿足改善性需求的項目中落地,比如預計明年入市的三亞項目等。”中糧大悅城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對于客戶擔憂的后期運維問題,公司會與集采供應鏈商家協同維護,公司本身業務就覆蓋商業、住宅、產業地產、酒店、寫字樓、長租公寓、物業服務等領域,已經構建起業態類型豐富的“大悅”生態圈,未來將進一步提升住房設計、建造、維護以及服務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糧大悅城“好房子”產品體系不僅聚焦室內空間創新,更將健康與場景理念延伸至社區層面,通過37°能量艙、林間時習社、森語歡聚廳等七大主題場景,以及香氛花園、蟲鳴森林、美味農場等自然互動場所,構建全齡友好、功能復合的社區生態,力爭實現從“住得下”到“住得好”的全面躍升。
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的轉變并不容易,但卻是未來城市以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方向。加大力度研發“好房子”并積極推進落地,這不僅是中糧大悅城的自我變革,也是未來房地產行業構建新發展模式的方向之一,更是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新探索。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好房子”進入市場,房地產行業將更快邁入健康發展新階段。
(編輯 郭之宸)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