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9月6日,有70年歷史的法蘭克福車展落幕后“移師”慕尼黑,并更名為IAA Mobility(即“首屆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次首屆慕尼黑車展成為主場作戰的寶馬、奔馳、大眾等德系“百年車廠”們的電動化競賽。德系老牌汽車品牌“電”力全開,紛紛拿出即將量產的新能源電動化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是寶馬成立的第105年,同時也是寶馬汽車在品牌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元年。在過去的105年間,寶馬汽車在探索未來的道路上從未止步。為此,寶馬在慕尼黑車展上發布了BMW i循環概念車。根據寶馬集團的介紹,這款概念車實現了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BMW i循環概念車展示了寶馬集團在可持續出行方面所進行的全面而細致的思考,代表了我們在循環經濟領域的努力。寶馬集團在生產中使用資源的效率已經非常高,我們希望將這種優勢延伸到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這不僅將對保護環境做出貢獻,也能保障公司未來的長期發展。”
寶馬BMW i循環概念車亮相
如今,隨著國際環保局勢越來越復雜,熱效應的加劇以及海平面的上升使得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為此,寶馬汽車率先提出了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打造高效環保的產業鏈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任務。
《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伴隨著BMW i循環概念車的亮相,寶馬集團提出基于循環經濟的“再思考、再精減、再利用、再回收”四大指導原則,為其未來路線乃至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提出新的思考方式。也正是憑借它的出現,向外界傳達了寶馬集團接下來產品的發展方向:可持續、電動化、數字化。
從開創民用純電動車領域到世界首臺搭載i-Drive系統的以太網汽車,似乎在過去的每一個能源發展重要節點,都有寶馬的身影。而寶馬汽車一直以來的前瞻意識,也足以令人敬佩。
聚焦到這款BMW i循環概念車,車身材質使用再利用鋁材料,經陽極氧化處理為淺金色,從外觀看,給人的感覺與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有些相似,車身充滿金屬質感。另外,寶馬一直堅持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也得到了發揮。
車輛設計細節方面,BMW i循環概念車零部件數量與寶馬現有車型相比大大減少,并大量使用可以多次利用的材料,例如它的前臉取消了鍍鉻與邊框、輪胎由可持續天然橡膠制成、輪轂中心設計為鏤空形態。
從公開信息可知,寶馬正在循環利用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根據寶馬集團此前計劃,到2030年,公司要將生產階段的碳排放足跡減少80%,車輛使用階段的碳排放減少至2019年的一半,全生命周期的單車碳排放也將減少40%。
德系車陣營大踏步挺進電動化
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之后,汽車電動化的大方向已經無比明晰。在電動化的大勢之下,BBA等傳統豪華車企正試圖從特斯拉等競爭中手中,搶奪更多話語權。
在本次慕尼黑車展上,德國汽車業幾大巨頭都發布了重磅概念車。大眾汽車首當其沖,發布了ID.Life概念車,這是大眾首款面向小型車細分市場的ID.車型。據悉,它大量產版車型將在2025年正式發布,比原計劃提前整整兩年,該車定位低于ID.3,起價不到2萬歐元。
作為BBA頭部品牌,奔馳在慕尼黑車展等展臺上展示了豪華與電氣化的發展趨勢,其EQ系列純電動車型占據了“C位”。接連發布了多款純電動汽車,分別是奔馳EQB、奔馳EQE、奔馳EQG、EQT、邁巴赫EQS、AMGEQS53等。此外還有全新smart精靈1概念車等車型。
在寶馬BMWi循環概念車風頭無倆的同時,奧迪對外展示的randsphere概念車同樣成為車展亮點。與BMWi循環概念車主打“循環理念”不同,奧迪grandsphere概念車則更加強調智能化。
據介紹,奧迪推出的3款“sphere”概念車(urbansphere將于2022年亮相)均具備自動駕駛功能,且已經達到L4自動駕駛水平。奧迪正與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合作,致力于在2025年后推出這項技術。
此外,grandsphere在數字化方面的特性也將應用于奧迪后續的量產車型。“我們計劃推出無縫集成的用戶數字生態系統,它將從下一款電池供電型奧迪電動車開始,例如客戶可將喜歡的應用程序導入汽車中,這樣就不需要智能手機。”奧迪的產品營銷負責人ChristianeZorn對記者表示。
在外界普遍關注的歐盟車輛禁燃和能源替換方面,據悉,寶馬集團計劃在未來10年完成1000萬輛純電動車交付。到2030年,寶馬預計在全球生產的車輛有一半將是純電動車。屆時,MINI品牌也將完全電動化。
奔馳方面宣稱,企業戰略將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轉型,目標在2025年純電動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占比達到50%、每一款車型都將推出純電動版本,2030年計劃實現全面電動化、只銷售純電動車型;而據奧迪方面向記者透露,從2026年起推出的全新車款都將會是純電力驅動,從現在起至2033年,將逐步停止內燃機引擎的生產。
(編輯 崔漫)
09:58 | 長城證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 |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