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婉霞
當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企業經營管理正經歷著從“線下人工”向“線上智能”的深刻變革。但在最高頻、最基礎的人事管理、薪酬核算、財務費控等核心場景中,由于流程繁瑣、數智化改造難度大、投入多等原因,大量中小微企業仍采取傳統人工作業模式,存在用工管理繁瑣、薪資管理效率低下、數據割裂等痛點。
在此背景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發銀行”)以銀行企業級資源為依托,聚焦廣大中小微企業的薪資管理場景,通過打造和集成金融及非金服務各類功能組件,以“系統重構、能力聚合、體驗一致、雙客服務全面升級”為要務,全面煥新浦發銀行“靠浦薪”業務系統及服務體系,于8月26日正式發布“靠浦薪”一站式人事薪資服務平臺。這是一款集薪酬代發、人事管理、財務費控、員工陪伴于一體的一站式人財事數字服務平臺,旨在以金融科技為筆,為廣大企業用戶的數字化轉型描摹出新的可能,進一步展現浦發銀行數智化戰略下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服務價值主張。
順勢而為:從痛點突圍到生態重構 解碼靠浦薪的誕生邏輯
企業管理的痛點,往往藏在日復一日的瑣碎里。
某制造企業的財務總監曾坦言:“每月發薪日就像‘渡劫’,5000多名員工的考勤數據要手動核對,個稅社保計算要切換3個系統,光是整理發票就堆滿整張辦公桌,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錯。”這并非個例,在傳統管理模式下,“老板愁成本高、人力愁流程繁、財務愁效率低、員工愁體驗差”已成普遍困境:人工線下財務流程耗時耗力,單一功能的代發平臺難以滿足綜合需求,人事與財務數據割裂導致協同低效,員工對薪資明細、福利權益的知情權難以保障……
這些痛點的背后,是企業對“輕量化辦公”和“高效管理”的迫切渴求。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成熟,企業需要的不再是零散的工具拼湊,而是能覆蓋“人、財、事”全場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自成立以來,浦發銀行始終以“創新”為基因——從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到2024年位列“全球銀行1000強”第19位,其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金融服務迭代史。基于對企業需求的深度洞察,浦發銀行整合集團企業級資源,攜手各領域優質供應商,歷經多輪迭代,最終推出代發系統“靠浦薪”煥新版。
以服務企業發薪為核心,升級版系統打破了“人事、財務、員工服務”的邊界:以數字化技術為骨架,串聯起從員工入職到離職、從薪酬核算到費用報銷、從企業管理到員工權益的全流程,構建一個“數據互通、場景融合、服務閉環”的生態環境。正如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所言:“靠浦薪不是簡單的工具疊加,而是用金融科技重新定義企業管理的‘操作系統’,讓企業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聚焦核心業務增長。”
以“人、財、事”為軸,構建全場景服務生態。“靠浦薪”的競爭力,藏在對每個場景的精準打磨里。它以“人”為核心,以“財”為紐帶,以“事”為載體,形成了覆蓋企業管理全鏈條的服務體系,讓每個角色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解題方案”。
人事管理:從“紙質堆里”到“云端協同” 讓HR告別繁瑣
人事工作的痛點,往往始于“入職第一天”。傳統模式下,新員工要填寫5張以上表格,HR需手動錄入信息,合同簽署要來回寄送,異地員工入職更是耗時數周??科中酵ㄟ^“數字化入職”重構這一流程:員工掃碼即可完成開卡信息采集,電子合同在線簽署,系統自動生成花名冊,整個過程縮短至10分鐘。
“以前招100人,光整理檔案就要3天,現在用靠浦薪的批量開戶功能,預制卡提前準備好,員工入職當天就能拿到工資卡,效率提升太多了。”某連鎖企業HR經理的感慨,道出了“靠浦薪”在員工管理上的突破。平臺提供三種辦卡模式:大型企業可選擇“預制卡模式”,提前儲備銀行卡信息;中小企業適用“線上全要素采集”,員工手機操作即可完成開戶;招工頻繁的企業則能用“專屬二維碼”,批次管理靈活高效。
員工關系管理同樣是難點。入轉離職流程長、紙質材料多、審批進度不透明,這些問題在靠浦薪中被一一破解:自定義審批流程,系統自動推送轉正提醒,員工可實時查詢審批進展,數據全程留痕可追溯。而假勤管理模塊更是實現“考勤-算薪”聯動——自定義假期類型、自動匯總考勤數據,數據直接同步至薪資計算系統,避免人工錄入誤差。
薪酬財務:從“Excel迷宮”到“智能算薪”讓數據自己“說話”
“算薪是個精細活,基本工資、績效、加班費、社保、個稅,任何一個變量錯了,都會引發連鎖反應。”某科技公司財務的話,道出了薪酬核算的復雜性。傳統模式下,500人企業的算薪工作需要3名財務人員耗時2天,且差錯率極高。
“靠浦薪”的智能算薪模塊,用“規則引擎”破解這一難題。系統預設200+常用公式,支持復雜自定義組合,比如“銷售人員提成=業績×0.05+超額部分×0.1”,只需一次配置即可自動計算。結合考勤、績效數據生成薪資表,500人企業的算薪時間縮短至1小時,差錯率趨近于零。
個稅社保的“地域差異”曾是企業的另一大困擾。不同城市的社?;鶖怠€稅起征點不同,政策調整頻繁,多地區經營的企業往往需要切換多個系統操作。“靠浦薪”實現“全國通辦”:一鍵批量處理參保、停保,支持多稅局、多批次算稅,數據自動累計存儲,甚至能根據政策變化實時更新計算規則。某跨區域集團企業使用后,社保辦理時間從每周8小時壓縮至1小時。
財務費控方面,“靠浦薪”同樣帶來革新。報銷流程繁瑣、發票驗真難、重復報銷風險高,這些痛點被“全流程數字化”化解:員工掃碼上傳發票,系統自動驗真查重;費用申請與預算聯動,超標自動預警;報銷支付一鍵完成,電子回單實時生成。某貿易公司使用后,報銷周期從7天縮短至1天,發票管理成本降低。
員工服務:從“被動接收”到“主動陪伴” 讓權益觸手可及
員工對“薪資透明”的需求,在傳統模式下往往難以滿足。紙質工資單易丟失、跨平臺查看難、明細解釋繁瑣,這些問題在靠浦薪的電子工資單功能中得到解決:支持本跨行查看,無需安裝APP,小程序即可獲??;自定義模板展示收入構成,社保公積金明細一目了然;員工可在線簽名反饋,HR一鍵導出確認結果,既保障隱私又提升體驗。
此外,平臺還提供“黨費云”服務,簡化黨團費用繳納流程;定制化工資卡則成為企業品牌的延伸——卡面可印制企業LOGO或文化符號,讓一張工資卡成為員工身份認同的載體。
科技賦能:從“工具應用”到“生態協同” 金融科技的深度實踐
“靠浦薪”煥新版的問世,離不開浦發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深厚積累。浦發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入平臺架構,構建起“安全、智能、開放”的技術底座。
在數據安全方面,平臺采用“線上線下雙認證”體系,敏感信息加密存儲,操作日志全程記錄,符合國家三級等保標準。某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評價:“我們最看重數據安全,靠浦薪的權限管理很細致,誰能看薪資數據、誰能發起審批,都能精準控制,用著放心。”
開放生態是“靠浦薪”的另一大特色。平臺不僅整合浦發銀行的優質資源,還接入了商旅預訂、發票查驗、社保服務等第三方平臺,形成“1+N”服務矩陣。企業可根據需求選擇功能模塊,像“積木”一樣搭建專屬管理系統,避免“大而全”的資源浪費。
實踐見證:從“試點應用”到“行業認可” 客戶案例中的價值落地
“靠浦薪”的價值,在一個個實際案例中得到印證。
某零售集團旺季需發放1.2萬名員工的薪資,傳統流程下財務部門需全員加班3天,且到賬時效長達24小時。使用靠浦薪的“全能發薪”功能后,支持7×24小時代發,指定時點精準到賬,1.2萬人的薪資發放僅需1名財務人員操作2小時,到賬時效縮短至“分鐘級”,差錯率為零。
某制造企業5000名員工的工資單發放曾是難題:打印、分發耗時2天,隱私泄露風險高??科中降碾娮庸べY單上線后,員工小程序查看、在線簽名,HR一鍵導出回執,不僅節省1.2萬元/年的打印成本,還徹底解決了隱私泄露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定制化場景”的突破。某網絡貨運平臺面臨“運費清分難、資金安全風險高”的問題,“靠浦薪”提供“資金存管+自動清分”方案:貨主資金存入監管賬戶,系統根據訂單自動計算司機運費,支持7×24小時實時提現,日均處理3萬筆交易無壓力,財務人員工作量減少70%。
共赴未來:以“靠浦薪”為橋 連接企業成長與員工幸福
自成立以來,浦發銀行始終秉持“篤守誠信,創造卓越”的核心價值觀。“靠浦薪”的發布,正是這一理念在企業服務領域的延伸——不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對“企業管理本質”的回歸:讓管理更高效,讓員工更滿意,讓企業更專注于創造價值。
“未來,我們將持續迭代靠浦薪,接入更多場景、優化更多細節。”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靠浦薪”的目標不是成為“完美的系統”,而是成為“成長的伙伴”,陪伴企業從“數字化生存”走向“數字化領先”。
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每個企業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支點。“靠浦薪”以金融科技為杠桿,以全場景服務為支點,正在撬動企業管理的新可能。當人事不再繁瑣、財務告別混亂、員工獲得認同,企業才能輕裝上陣,在時代浪潮中走得更穩、更遠。這,正是“靠浦薪”的初心,也是浦發銀行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動詮釋。
(編輯 張昕)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